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道: 巴西農業部農業防務秘書處植物保護和農業投入部門在3月4日的《聯邦官方公報》發布的第11號法案中宣布26種農藥制劑獲得登記。
有三種全新活性成分的制劑獲得登記,其中一種是生物基成分。
活性成分唑嘧菌胺于2021年8月在巴西首次獲得登記。2022年3月批準了唑嘧菌胺的兩項全新制劑產品登記,按與烯酰嗎啉殺菌劑的混劑進行登記,用于控制馬鈴薯的晚疫病和植物檢疫支持不足的作物(小宗作物,如大蒜、南瓜、西葫蘆和茶葉)的重要病害。唑嘧菌胺在我國有1項原藥登記和4項制劑登記。
另一個在巴西首獲登記的是氯氟醚菌唑,原藥在2022年1月首獲登記,兩項制劑在本月首獲登記,是以與其他兩種殺菌劑進行混配的形式進行登記,用于控制柱隔孢菌、咖啡銹病、大豆銹病等病害。農藥及相關產品總協調員André Peralta解釋說:“這種混劑很重要,其所含的每種成分擁有不同的作用模式,減少了選擇抗性病原菌的壓力。”
此次首獲登記的還有Palmistichus elaeisis(姬小蜂科),獲準用于控制桉樹尺蛾(Thyrinteina arnobia)。
此次獲得登記但未公布的有氟噻唑吡乙酮與雙炔酰菌胺的混劑。該產品將用于防治番茄晚疫病和葡萄霜霉病。
有四種產品獲登用于有機農業,分別是蘇云金芽孢桿菌庫斯塔變種和球孢白僵菌的分離物,一種基于金龜子綠僵菌的產品,以及一種含印楝油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