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芹是江蘇省第二大水生蔬菜,產地主要分布在南京市六合區、金壇市、宜興市、南通市通州區等,總栽培面積約20萬畝,近年來畝均產值在3萬元以上,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產業。
水芹的收獲期在每年入冬后,受生長環境所限,一直以來,只能依靠工人在齊腰至齊胸深的水環境中進行采收,勞動強度大,而且平均每人每天只能收割0.7畝,采收效率不高。為加快水芹生產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的示范推廣,推動水芹產業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助力水芹全產業鏈建設,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于2019年組織省內有關科研部門組建水芹全程機械化攻關協作組,日前成功開發出適宜不同生產主體、不同規模基地需要的兩款水芹自動采收機,在全國率先實現水芹機械化生產“零”的突破。近日,全省水芹機械化采收現場觀摩會在南京市六合區召開,機械采收與人工采收“同臺競賽”,1名采收工人以及兩名機手分別操作兩臺采收機,三組選手同時采收同樣面積的水芹。從比賽結果看,機器采收效率為人工采收的8倍以上,且采收的水芹整齊度更高。采收機體積小、操作靈活、速度快,而且極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和提高勞動生產率。
由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研制的輕簡式水芹收割機,其中第一代機型已成功申報專利。該收割機為蓄電池驅動,由割刀、平臺、電源和控制等部分組成,每部分都可輕松拆、裝,具有機體輕、轉場方便、操作簡單、造價便宜等特點,大大降低了水芹收割的勞動強度,適合于20-30畝以下的小規模基地。
由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牽頭研制的水芹智能收割機在岸基遙控終端的控制下實現了對水芹高效、有序地收割,種植戶不再需要在寒冷冬日涉水收割,水芹采收效率大幅提高,勞動強度、用工數量和成本都明顯降低。裝置集成了雙螺旋槳差動推進技術和GPS水上定位技術,表現出較強的機動性和抗干擾能力。設備以機載電池為能源、輕質氣囊為載體,具有質量輕、智能環保、便于轉場、工人免下水等優點,適合于大規模基地。
下一步,協作組還將針對播種環節、芹菜收集環節開展水芹播種機械和智能收集裝置的研究,加快研制水芹自動有序播種機和智能化水芹無人收集裝置,力爭實現水芹播種自動化、采收全過程無人化。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