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中國休閑食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
5月22—24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第十屆中國休閑食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在江蘇省鹽城市舉辦。此次論壇上,朱蓓薇、謝明勇兩位院士及來自食品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聚一堂,深入剖析產業發展面臨的難題,推動科研成果向產業轉化,共探休閑食品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
市場規模將突破1.6萬億元
休閑食品企業還需“冷思考” 休閑食品產業作為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為活躍的板塊,以其涵蓋范圍廣、創新活躍度高等特點正快速發展。盡管行業整體上揚趨勢未變,但在同質化競爭以及公眾對產品的健康化、個性化需求日趨強烈等諸多因素下,市場已由增量轉向存量。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邵薇在致辭中表示,行業企業應從強化產業鏈體系,謹防“空心化”;持續推進科技創新,激發行業發展源動力;完善標準法規體系,規范行業有序發展;提升營養健康屬性,滿足消費新需求等四個方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鹽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顧云嶺在致辭中表示鹽城具有“全鏈條發展”的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基礎扎實,全市產業化農業龍頭企業達到 1830 家,形成了以糧油、畜禽、水產品、果蔬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格局,以蝦類、魚類、水生作物類及紫菜為主的水產加工產業集群全省領先。 鹽城工學院校長、黨委書記邵榮在致辭中指出,轉型升級下的食品產業,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創新的需求更加強烈。鹽城工學院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培養的大量高素質工程人才,為鹽城、江蘇乃至全國食品行業的發展助力。 從四大視角布局產業未來 大食物觀下加快創新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在題為“科技賦能促進預制海洋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指出,預制海洋食品是中式預制菜肴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海洋生物為原料,將“傳統中式烹飪技法”和“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相融合,實現傳統海鮮菜肴的“標準化、工業化、產業化”制造,可以有效提高我國海產品的附加值。“只有繼續以科技賦能促進海洋預制食品發展,解決海洋預制食品現存痛點及發展難點,向標準化生產、多樣化產品創制、營養升級等方向多維度同步革新,才能助力食品產業的新擔當、新作為,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建設健康中國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謝明勇在題為“主動健康——食療的功效”的報告中指出慢性病低齡化成為威脅大眾健康的重要風險因素,亟待引起高度重視與關注。同時,也要關注老年群體,如針對老年人“嚼不爛、難消化、排不出”的特點,要選擇合理的膳食結構,適合的食療健康產品。謝明勇指出,“主動健康”日前正面臨知識、科學和技術的三大挑戰,今后要進一步揭示不同基質中食療食品組分間互作機制,持續優化食療食品配方設計,促進食療產業與高新技術相融合,系統闡明食療食品的健康效應機理,大力發展食藥同源食療產業,為健康中國和“主動健康”模式發展提供新思路。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休閑食品加工技術分會主任委員、江南大學原副校長金征宇教授分享了2022年中國休閑食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報告。金征宇從四個視角展望了休閑食品產業的創新與發展發展:一是大健康視角下——科學認識“三減”是休閑食品產業健康轉型的關鍵,“三減”要做到科學的“三減”;二是大食物觀視角下——加大國內現有動、植、微生物食品資源開發力度,深度挖掘潛在的新型休閑食品原料、配料;三是未來食品視角下——休閑食品應積極把握未來食品趨勢中“個性化營養”時代的到來、新型食物的“營養強化”、3D打印食品的發展、革命性的人造食品,與健康緊密關聯的腸道菌群、納米技術以及植物基新食品等;四是國際化視角下——應充分把握我國在國際上的超大市場優勢,創新發展核心技術、加工工藝,生產高品質產品,提升國際競爭硬實力。 此外,江蘇大學馬海樂教授分享了新型物理殺菌技術在固態食品中的應用,介紹了固態食品物理殺菌技術研究進展、催化式紅外技術與裝備研究進展、超聲波技術與裝備研發進展以及在休閑食品中的應用潛力。吉林大學劉靜波教授介紹了蛋源休閑食品開發現狀與應用拓展,并表示可通過殺菌技術提升、質構特性提升、特征風味鑒定、特征風味強化等技術手段提升蛋源休閑食品的保質期、食用品質以及風味,并通過低溫加工技術控制蛋源休閑食品熱敏性蛋白,通過物理場加工技術來實現蛋源休閑食品品質的綜合調控。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陳曉紅表示,休閑食品消費功能訴求主要集中在日常基礎營養補充、有助保持身材、腸胃獲益等方面,而益生菌可以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全國休閑食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90)秘書處張水鋒指出,當前休閑食品產業面臨諸多挑戰。首先,休閑食品行業整體較 “卷”,同質化嚴重。“產品貴有貴的理由,便宜有便宜的原因,產品等級按照標準給出界定,定價自然就形成。”要通過及時制定更加完善、嚴格的質量標準,加強引導,通過逐步優化產品的技術指標,完善質量分級標準體系,從而推動休閑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企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發揮行業力量破解產業難題
百事食品亞太區供應鏈高級副總裁史岳臣在題為“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的報告中,以“百事正持計劃”為核心,介紹了百事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戰略。“數字化‘綠科技’有效推進土豆種植的精準化、智慧化,有效地實現四減兩增:減藥、減肥、減水、減能耗,增產、增效。”史岳臣表示,公司將通過遵循地球生態系統而運營,并為人類乃至地球帶來積極的改變,從而實現價值創造和增長。 旺旺集團研發中心總處長陳俊江分享了休閑食品消費趨勢與創新。從消費量和消費額來看,我國與全球平均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有較大提升空間。在他看來,從研究產品到研究消費者,線上+線下的全渠道消費場景將成為重中之重。全方位的渠道協同化將成為未來休閑食品的主流模式。休閑食品企業應該加強研發與供應鏈整合能力,布局全產業鏈,利用數據和供應鏈管理能力,構建“以銷定產”采購模式,促進產業融合。 “小零食,大生意”,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食品研究院院長顧千輝表示,三只松鼠創業10年最寶貴的經驗是從微觀數據中得來,主要包括用戶評價數字化、質量評價數字化、制造過程數字化。只有真正了解用戶的需求,才能開發出好產品。“好吃、不貴、新鮮、健康”是休閑食品未來的研發及創新方向。“如何讓產品好吃?顧千輝認為還要從科技著手。 論壇期間,來自百事、旺旺、三只松鼠、盼盼、來伊份等休閑食品領軍企業代表以科學共識為基礎,發出五項行業科學“三減”倡議。 本次會議除設置了精彩的大會報告和“功能性食品配料在休閑食品中的應用”、“綠色營養健康化休閑食品新動向”、“休閑食品創新加工技術與智能裝備”三個專題外,會議期間還設置地方食品產業推介、展覽展示等內容,洽洽、三只松鼠、旺旺等多家行業企業帶來了的多款新品,低飽和脂肪酸的薯片、添加奇亞籽的低糖餅干、堅果飲料、野酸棗等新品吸引了大家的關注。
休閑食品企業還需“冷思考” 休閑食品產業作為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為活躍的板塊,以其涵蓋范圍廣、創新活躍度高等特點正快速發展。盡管行業整體上揚趨勢未變,但在同質化競爭以及公眾對產品的健康化、個性化需求日趨強烈等諸多因素下,市場已由增量轉向存量。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邵薇在致辭中表示,行業企業應從強化產業鏈體系,謹防“空心化”;持續推進科技創新,激發行業發展源動力;完善標準法規體系,規范行業有序發展;提升營養健康屬性,滿足消費新需求等四個方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鹽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顧云嶺在致辭中表示鹽城具有“全鏈條發展”的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基礎扎實,全市產業化農業龍頭企業達到 1830 家,形成了以糧油、畜禽、水產品、果蔬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格局,以蝦類、魚類、水生作物類及紫菜為主的水產加工產業集群全省領先。 鹽城工學院校長、黨委書記邵榮在致辭中指出,轉型升級下的食品產業,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創新的需求更加強烈。鹽城工學院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培養的大量高素質工程人才,為鹽城、江蘇乃至全國食品行業的發展助力。 從四大視角布局產業未來 大食物觀下加快創新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在題為“科技賦能促進預制海洋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指出,預制海洋食品是中式預制菜肴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海洋生物為原料,將“傳統中式烹飪技法”和“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相融合,實現傳統海鮮菜肴的“標準化、工業化、產業化”制造,可以有效提高我國海產品的附加值。“只有繼續以科技賦能促進海洋預制食品發展,解決海洋預制食品現存痛點及發展難點,向標準化生產、多樣化產品創制、營養升級等方向多維度同步革新,才能助力食品產業的新擔當、新作為,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建設健康中國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謝明勇在題為“主動健康——食療的功效”的報告中指出慢性病低齡化成為威脅大眾健康的重要風險因素,亟待引起高度重視與關注。同時,也要關注老年群體,如針對老年人“嚼不爛、難消化、排不出”的特點,要選擇合理的膳食結構,適合的食療健康產品。謝明勇指出,“主動健康”日前正面臨知識、科學和技術的三大挑戰,今后要進一步揭示不同基質中食療食品組分間互作機制,持續優化食療食品配方設計,促進食療產業與高新技術相融合,系統闡明食療食品的健康效應機理,大力發展食藥同源食療產業,為健康中國和“主動健康”模式發展提供新思路。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休閑食品加工技術分會主任委員、江南大學原副校長金征宇教授分享了2022年中國休閑食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報告。金征宇從四個視角展望了休閑食品產業的創新與發展發展:一是大健康視角下——科學認識“三減”是休閑食品產業健康轉型的關鍵,“三減”要做到科學的“三減”;二是大食物觀視角下——加大國內現有動、植、微生物食品資源開發力度,深度挖掘潛在的新型休閑食品原料、配料;三是未來食品視角下——休閑食品應積極把握未來食品趨勢中“個性化營養”時代的到來、新型食物的“營養強化”、3D打印食品的發展、革命性的人造食品,與健康緊密關聯的腸道菌群、納米技術以及植物基新食品等;四是國際化視角下——應充分把握我國在國際上的超大市場優勢,創新發展核心技術、加工工藝,生產高品質產品,提升國際競爭硬實力。 此外,江蘇大學馬海樂教授分享了新型物理殺菌技術在固態食品中的應用,介紹了固態食品物理殺菌技術研究進展、催化式紅外技術與裝備研究進展、超聲波技術與裝備研發進展以及在休閑食品中的應用潛力。吉林大學劉靜波教授介紹了蛋源休閑食品開發現狀與應用拓展,并表示可通過殺菌技術提升、質構特性提升、特征風味鑒定、特征風味強化等技術手段提升蛋源休閑食品的保質期、食用品質以及風味,并通過低溫加工技術控制蛋源休閑食品熱敏性蛋白,通過物理場加工技術來實現蛋源休閑食品品質的綜合調控。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陳曉紅表示,休閑食品消費功能訴求主要集中在日常基礎營養補充、有助保持身材、腸胃獲益等方面,而益生菌可以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全國休閑食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90)秘書處張水鋒指出,當前休閑食品產業面臨諸多挑戰。首先,休閑食品行業整體較 “卷”,同質化嚴重。“產品貴有貴的理由,便宜有便宜的原因,產品等級按照標準給出界定,定價自然就形成。”要通過及時制定更加完善、嚴格的質量標準,加強引導,通過逐步優化產品的技術指標,完善質量分級標準體系,從而推動休閑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企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發揮行業力量破解產業難題
百事食品亞太區供應鏈高級副總裁史岳臣在題為“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的報告中,以“百事正持計劃”為核心,介紹了百事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戰略。“數字化‘綠科技’有效推進土豆種植的精準化、智慧化,有效地實現四減兩增:減藥、減肥、減水、減能耗,增產、增效。”史岳臣表示,公司將通過遵循地球生態系統而運營,并為人類乃至地球帶來積極的改變,從而實現價值創造和增長。 旺旺集團研發中心總處長陳俊江分享了休閑食品消費趨勢與創新。從消費量和消費額來看,我國與全球平均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有較大提升空間。在他看來,從研究產品到研究消費者,線上+線下的全渠道消費場景將成為重中之重。全方位的渠道協同化將成為未來休閑食品的主流模式。休閑食品企業應該加強研發與供應鏈整合能力,布局全產業鏈,利用數據和供應鏈管理能力,構建“以銷定產”采購模式,促進產業融合。 “小零食,大生意”,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食品研究院院長顧千輝表示,三只松鼠創業10年最寶貴的經驗是從微觀數據中得來,主要包括用戶評價數字化、質量評價數字化、制造過程數字化。只有真正了解用戶的需求,才能開發出好產品。“好吃、不貴、新鮮、健康”是休閑食品未來的研發及創新方向。“如何讓產品好吃?顧千輝認為還要從科技著手。 論壇期間,來自百事、旺旺、三只松鼠、盼盼、來伊份等休閑食品領軍企業代表以科學共識為基礎,發出五項行業科學“三減”倡議。 本次會議除設置了精彩的大會報告和“功能性食品配料在休閑食品中的應用”、“綠色營養健康化休閑食品新動向”、“休閑食品創新加工技術與智能裝備”三個專題外,會議期間還設置地方食品產業推介、展覽展示等內容,洽洽、三只松鼠、旺旺等多家行業企業帶來了的多款新品,低飽和脂肪酸的薯片、添加奇亞籽的低糖餅干、堅果飲料、野酸棗等新品吸引了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