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6月11日消息:截至2023年6月9日當周,全球油籽價格上漲,主要因為美國中西部干旱面積擴大;生物燃料政策調整預期推動豆油大漲。
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2023年7月大豆期約報收13.8650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漲2.51%。美灣6月船期1號黃大豆現貨平均報價為每蒲14.615美元,比一周前上漲2.38%。CBOT的7月豆粕報每短噸397.2美元,下跌0.15%;7月豆油期貨報收每磅54.59美分,上漲10.28%。泛歐交易所8月油菜籽期約報收433.25歐元/噸,比一周前上漲6.6%;洲際交易所11月油菜籽報收664.9加元/噸,上漲4.28%;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現貨報價為每噸528美元(含33%出口稅),上漲2.52%。
周五ICE美元指數報收103.533點,比一周前下跌0.40%。
美國中西部干旱面積擴大
隨著北美油籽播種臨近尾聲,市場日益關注天氣預報以及作物狀況。周初美國農業部首次發布的今年大豆優良率為62%,低于五年同期均值67%,也低于分析師們預期的65%。去年的初始優良率為70%。截至6月4日,美國大豆播種進度為91%,五年均值76%。
美國干旱監測周報顯示,截至6月6日當周,美國中西部地區的反常干燥以及中度干旱面積大幅提高,主要因為短期降水不足而氣溫偏高。中西部約84.71%的地區處于某種程度的干旱,一周前為66.15%,去年同期為9.13%。
就大豆作物而言,39%處于干旱地區,高于一周前的28%,以及去年同期的10%。
在主要大豆生產州,伊利諾伊州表層土墑短缺到非常短缺的比例為72%,一周前42%;印第安納68%,一周前40%;衣阿華55%,一周前50%。
厄爾尼諾天氣對美國天氣的影響
美國全國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氣候預測中心(CPC)周四正式確認今年已經進入弱厄爾尼諾模式,而且今年冬季很可能發展成為中等以上強度的厄爾尼諾。這意味著厄爾尼諾對美國的影響在夏季幾個月里較弱,在晚秋到春季期間會更加明顯。
NOAA預計今年北半球冬季(11月至1月)有84%的機會出現超過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有56%的機會發展為強厄爾尼諾。當東太平洋海面溫度比正常水平高出0.5攝氏度時,為弱厄爾尼諾;高出1攝氏度時為中度厄爾尼諾;高出1.5攝氏度時為強厄爾尼諾。通常情況下,秋季和冬季期間出現中度至強厄爾尼諾,將會給南加州到墨西哥灣等地區帶來偏多降雨,而美國太平洋西北地區以及俄亥俄河谷比正常更為干燥。
從全球范圍而言,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意味高溫天氣,例如上次在2016年出現厄爾尼諾全球氣溫達到創紀錄水平。但是厄爾尼諾天氣往往給中西部農作物帶來有利的生長條件。自1970年以來,已經有17個厄爾尼諾夏季,其中14個夏季美國作物單產略高于趨勢線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美國中西部的干旱和厄爾尼諾無關,而是因為位于加拿大北部的大氣高壓塊有效阻止了冷空氣前鋒到達中西部地區。
NOAA周五發布的氣象預報顯示,6月13日到23日期間,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以及南部平原地區可能出現反常高溫,部分地區氣溫可能接近歷史最高紀錄,這可能進一步加劇大豆作物的生長壓力。
厄爾尼諾可能導致澳洲油菜籽產量下降
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與科學局(ABARES)在6月份季度報告里稱,由于厄爾尼諾將會限制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的降雨,作物單產潛力預計下降,2023/24年度澳大利亞油菜籽產量預計為490萬噸,同比劇減41%,但是仍比10年均值高出15%。
荷蘭合作銀行預計2023/24年度澳大利亞油菜籽種植面積預計為332萬公頃,同比減少8.4%,不過仍將比五年均值高出21%。假設降雨正常,2023/24年度油菜籽產量預計為540萬噸,同比下降35%。在經過三年的高降雨量以及有利生長條件后,農業產區將變得干燥,油菜籽單產將無法再現上年的創紀錄水平,特別是考慮到厄爾尼諾因素。
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的大豆數據沒有太多意外
周五美國農業部發布的6月份供需報告沒有特別令人意外的地方,對大豆期貨走勢的影響也相對平淡。最主要的調整包括,2022/23年度美國大豆出口目標調低到20億蒲,比上月調低1500萬蒲,比上年低了1.58億蒲;期末庫存相應調高1500萬蒲,達到2.30億蒲,不過仍低于上年的2.74億蒲。2022/23年度的大豆庫存用量比仍然處于相對緊張的5.30%,雖然高于上月預測的4.94%,但仍低于2021/22年度的6.13%,也是2015/16年度以來的最低庫存用量比。
2023/24年度美國大豆供需數據基本未作調整。由于期初庫存調高1500萬蒲,因此2023/24年度期末庫存也從上月預測的3.35億蒲調高到3.50億蒲;庫存用量比為7.93%,高于上月預測的7.59%,也是2020年疫情大流行以來的最高庫存用量比。
就全球供需而言,2022/23年度的主要調整包括,阿根廷大豆產量預估調低200萬噸,為2500萬噸,這依然高于阿根廷交易所預測的2100萬噸;阿根廷大豆壓榨調低150萬噸,為3000萬噸,這可能反映出阿根廷大豆壓榨企業缺乏原材料;進口調高40萬噸,達到創紀錄的870萬噸,但是依然低于南美行業人士估計的至少1000萬噸;阿根廷大豆出口意外調高了50萬噸,達到380萬噸。
2022/23年度巴西大豆產量預估調高100萬噸,達到創紀錄的1.56億噸;出口維持不變,仍為9300萬噸;壓榨調高25萬噸,從5325萬噸調高到5350萬噸。
歐洲油菜籽產量前景樂觀
美國農業部在周五供需報告里將2023/24年度歐盟油菜籽產量調高到2100萬噸,高于上月預測的2050萬噸。
周一(5日)戰略谷物公司連續第二個月上調2023年歐盟油菜籽收成預測,預示著下一年度供應龐大,價格疲軟。2023年歐盟油菜籽產量調高到2040萬噸,高于上月預測的2000萬噸,也高于4月份預測的1950萬噸,比2022年的1940萬噸高出約5%。就價格走勢而言,繼去年春季創出歷史新高后,油菜籽價格在過去一年里大幅下跌。戰略谷物公司預計今年夏季收獲時油菜籽價格可能會面臨進一步的下行壓力。
戰略谷物公司還將今年歐盟葵花籽產量預期上調了約10萬噸,達到創紀錄的1130萬噸,原因是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的產量前景良好,抵消了西班牙的干旱以及法國因低溫多雨天氣導致的種植受挫。戰略谷物公司本月將今年歐盟大豆產量下調約20萬噸,至300萬噸,原因是意大利因暴雨而導致播種工作中斷。
美國大豆出口報價依然缺乏競爭力
美國農業部出口銷售周報顯示,截至6月1日當周,美國大豆凈銷售量為47萬噸,一周前為42萬噸,與市場預期相符。2022/23年度迄今美國大豆出口銷售總量為5117萬噸,同比減少14.6%,上周是同比減少14.3%。6月7日,美灣大豆報價為532美元/噸,比一周前上漲23美元;巴西大豆在帕拉納瓜港口的FOB報價為467美元/噸,上漲8美元;阿根廷大豆在上河報價為每噸516美元,上漲9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關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為創紀錄的1202萬噸,環比增長65.6%,同比增長24.3%,這可能和4月份大豆通關時間延長有關。今年頭5個月中國大豆進口量為4231萬噸,同比增長11.2%。
豆油期貨異軍突起,結束六個月下跌走勢
近期芝加哥豆油期貨走勢引人注目。截至6月9日當周,豆油期貨大漲10.3%,成為芝加哥農產品期貨的領漲品種,3%。6月份迄今豆油期貨漲幅已經高達18.2%,這也是7個月來豆油首次上漲。
作為對比,去年12月到今年5月份,芝加哥豆油期貨連續6個月下跌,主要原因就是去年12月美國環保署建議的生物柴油摻混率遠低于市場預期,并為電動汽車行業提供D3類RIN,也就是eRIN,使得電動汽車生產商得以獲得可再生燃料項目的補貼,有效搶占了基于豆油的可再生燃料的市場份額。去年12月1日當天,芝加哥豆油期貨跌停報收。2022年11月底,投機基金在豆油期貨和期權市場持有近11萬手凈多單,這也是21個月來的最高凈多單持倉。隨后投機基金一路平倉并且完成多翻空,到了5月底,基金持有凈空單3.7萬手,這也是2019年6月份以來的最高凈空單持倉。隨著之前看好生物柴油行業需求的投機基金大舉平倉,豆油期貨一路向南展開漫漫熊途,近期合約從11月底的75.23美分跌至5月底的46.20美分,累計跌幅接近39%。
進入5月下旬以來,投機基金轉為做多豆油。截至6月6日當周,投機基金在豆油期市凈買入近2萬手,這也是自2020年7月以來的最大單周做多力度,因為傳統上一直合不來的生物燃料行業和石油行業首次聯手,共同游說拜登政府不要給電動汽車行業提供生物燃料政策激勵。5月18日,大豆主產區衣阿華州的國會議員查克·格拉斯利和產油州德克薩斯州的議員約翰·科尼提出一項法案,旨在阻止特斯拉這樣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參與美國可再生燃料標準項目,要求美國環保署撤回其擬議的eRIN計劃。美國卡車服務站及運輸中心協會(NATSO)以及美國燃料銷售商協會(SIGMA)均呼吁白宮提高生物柴油和可再生柴油摻混量,認為這是卡車運輸行業脫碳的最可行的中短期選擇。目前拜登政府傾向于提高生物燃料的摻混目標,并且暫停eRIN計劃。
6月14日是美國政府發布最終摻混決定的最后日期。考慮到期貨市場一貫見利好出貨的習性,下周無論公布的摻混政策是否達到預期,都有可能引發豆油期貨的巨震。
美國利率接近本輪加息周期的峰值
6月14日還是美聯儲公布利率政策的日子。CME的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目前聯邦利率期貨交易員們預計美聯儲在6月14日維持利率不變的幾率為70.1%;但是認為7月份將會加息25基點的幾率達到52.8%。下周二(6月13日)美國將公布5月份的個人消費者通脹數據(CPI),只要該數據沒有超出市場預期,美聯儲大概率將會暫停加息,以便有更多時間觀察加息對美國經濟以及銀行業的影響。
自2022年3月到2023年5月份,美聯儲已經連續10次加息,將基準利率從3月份的接近零水平提高到5.00%-5.25%的范圍。這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激進的一輪加息。激進加息導致借貸成本提高,美國經濟衰退幾率加大,同時也給美國區域銀行的盈利模式帶來危機。
無論如何,美國基準利率已經接近這輪加息周期的峰值,從現在到年底,美聯儲很可能趨于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這意味著下半年的貨幣政策環境有可能逐步變得對大宗商品市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