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區市場監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把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機制作為抓好食品安全領域日常監管的重中之重,積極推進與農業農村部門的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無縫對接,嚴格市場準入管理,通過有力措施強化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力守護群眾“菜籃子”安全。
嚴把市場準入標準。指導和規范食用農產品市場開辦者建立完善食用農產品準入管理、入市查驗、建立銷售者檔案、簽訂質量安全協議、檢驗檢測等食品安全制度。截至目前,全地區6家食用農產品市場已100%落實入市查驗、建立銷售者檔案、簽訂質量安全協議等制度,6家食用農產品市場食品快速檢測室運行正常,每天認真進行農藥殘留項目快速檢驗并將數據在市場入口處通過LED顯示屏公示。
規范推進抽樣檢測。聚焦風險點,建立抽檢監測風險清單,重點抽檢蔬菜、水果、肉等食用農產品,重點檢測果蔬農藥殘留、獸藥殘留、水產品中的藥物殘留、重金屬污染等項目。截至目前,全地區市場監管部門抽檢食用農產品1443批次,不合格16批次,檢測合格率為99.89%,2023年以來農業農村部門完成定量檢測1024批次,不合格3批次,檢測合格率為99.71%,完成果蔬快速檢測26668批次,檢測合格率為100%。抽檢信息第一時間進行公示,對抽檢中不合格的19批次食用農產品,啟動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程序,并依法依規進行處置,有力保障百姓“菜籃子”安全。
積極推進亮證行動。地區食安辦各成員單位對食用農產品領域重大問題開展聯合調研和執法檢查,提升了銷售者亮證主動性,把好市場準入關口,以“帶證準入”為抓手,強力推進合格證的全面試行工作。全地區共張貼《推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亮證行動的通告》1500余份,集中和分片培訓企業38場次,媒體宣傳報道2次。檢查生產經營主體160家(次),查處開具不規范合格證15家(次),通過現場指導、批評教育、責令改正等方式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
扎實推廣智慧監管。為進一步推進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和田地區加快推廣使用“全國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將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和食品安全監管由傳統紙質化向數字信息化推進,搭建起食品安全共治平臺。目前2家農批市場及311家入場銷售者已全部建立電子檔案并納入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全國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平臺管理,通過信息化手段督促開辦者和入場經營者依法開展自查。
保障機制落地落實。督促食用農產品市場開辦者根據自身情況,依法配備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幫助企業制定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規范工作制度。截至目前,全地區6家食用農產品市場全部配備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并按要求落實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制度。
加強部門統籌聯動。今年以來聯合公安、農業農村、農業綜合執法支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等部門開展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聯合執法行動3次,切實把好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關”,確保了全地區各族群眾“菜籃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