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質標所質量與標準研究室團隊在微生物學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Q1,IF 5.64)發表了題為“Roles of AaVeA on Mycotoxin Production via Light in Alternaria alternat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光調控因子AaVeA對交鏈孢菌產毒的關鍵調控作用,進而為利用不同光源抑制真菌毒素污染提供理論依據。
交鏈孢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不僅能夠引起糧食、果蔬等農作物病害,而且能夠產生多種真菌毒素;特別是交鏈孢酚(AOH)、交鏈孢酚單甲醚(AME)和細交鏈孢菌酮酸(TeA)在農產品及其制品中檢出率較高,進而對我國居民健康造成潛在的風險。真菌毒素的產生與光照、水分、溫度、酸堿度等環境因子密切相關,其中光照能夠調控多種真菌的生長發育以及次生代謝。光調控因子AaVeA是重要的光響應調控因子,能夠與光受體蛋白、全局調控因子相互作用,調控真菌生理和次生代謝。
本研究利用基因敲除、轉錄組分析等技術,比較分析不同光照條件下交鏈孢野生型和AaVeA基因敲除突變株的生理生化變化,旨在揭示光照條件對不同交鏈孢毒素合成的影響以及AaVeA調控毒素合成的分子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光照似乎對TeA合成沒有明顯影響,但藍光加速了AOH和AME的合成。AaVeA敲除后,3種真菌毒素合成能力均顯著下降,說明AaVeA是交鏈孢毒素的正調控因子,且藍光對AOH和AME合成的刺激有賴于AaVeA。轉錄組學分析結果表明:AaVeA通過作用于毒素合成所需乙酰CoA、氨基酸等底物的供應以及毒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內基因表達變化來影響交鏈孢毒素的合成,同時AaVeA可影響交鏈孢菌對番茄的致病力。
質標所王劉慶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王蒙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重大專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