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_91国视频在线_97av免费视频_韩国日本一级片

二維碼
云推搜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業資訊 » 食品 » 正文

第一波嘉賓!合成生物學與綠色生物制造大會暨CEO私享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7-08 07:50:10    來源:云推B2B網    瀏覽次數:64    評論:0
導讀

為進一步解決高品質非糧來源的糖供應、降低相關成本、一步利用纖維素原料生產化工產品、一碳化合物生物轉化、光合細胞工廠、高效穩定的底盤等眾多行業瓶頸。中科院微生物所、天津工生所、武漢睿嘉康、聚維元創、中科翎碳、光玥生物、山東大學等研究專家與產業化專家將出席第二屆合成生物學與綠色生物制造大會(SynbioCon 2023)相聚共探碳源轉化利用、產品制備案例、研究及產業化突破。

   第二屆合成生物學與綠色生物制造大會暨CEO私享會     主辦:DT新材料     時間地點:8月23-25日   寧波     01
  碳源轉化及利用 | SynbioCon 2023     問現階段產業發展方向,綠色、可持續轉型在各個行業中無一不例外。面對石油天然氣和煤,能源正在走向“脫碳”,那么物質呢?     合成生物學,其根本意義更在于——顛覆人類獲取資源的方式,可以實現綠色生物制造,更是“雙碳”目標的底層支撐。     合成生物學的生命周期全過程離不開碳,所有物質開始于“碳基”。目前,從研究到產業逐漸關注非糧碳源的生物煉化和生物制造、一碳化合物、合成氣的轉化、廢碳回收與利用等方向。     為進一步解決高品質非糧來源的糖供應、降低相關成本、一步利用纖維素原料生產化工產品、一碳化合物生物轉化、光合細胞工廠、高效穩定的底盤等眾多行業瓶頸。中科院微生物所、天津工生所、武漢睿嘉康、聚維元創、中科翎碳、光玥生物、山東大學等研究專家與產業化專家將出席第二屆合成生物學與綠色生物制造大會(SynbioCon 2023)相聚共探碳源轉化利用、產品制備案例、研究及產業化突破。     02
  演講嘉賓介紹     陶 勇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陶勇博士,現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微生物生理與代謝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曾任美國杜邦公司研發中心資深研究員,主要從事工業生物技術和微生態制劑等方面的研究和產業化開發,在利用酶/全細胞催化體系生產高附加值精細化學品研發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承擔“合成生物學”重點研發計、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等科研課題20余項,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等企事業委托項目30多項。在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metabolic Engineering等生物技術領域期刊發表科研論文120余篇,授權美國發明專利14項,中國發明專利44項,轉讓技術13項。先后獲“工業生物技術年度科技轉化獎”、“杜邦酶工程杰出貢獻獎”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鄭 平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鄭平研究員長期從事細菌的代謝工程和系統生物學研究,致力于創建綠色、高效、低成本的生物制造體系,提升推動傳統生物及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先后在metab Eng、ACS Synth Biol、Biotechnol Biofuels、AEM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余篇,申請中國專利50余項,PCT專利3項,獲得授權22項,其中,日本、美國等國際專利授權6項。     夏 霖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中科翎碳董事長     夏霖,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也是中科翎碳的董事長。研究領域:合成生物學、生物電化學、生物電子器件,生物催化合成。
  楊世輝
  湖北大學教授、
  武漢睿嘉康創始人、董事長     楊世輝,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及湖北省“百人計劃”創新人才;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第二屆及第三屆理事會理事,中國微生物協會分子微生物學及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武漢睿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李 承
  麻省理工學院(MIT)Research scientist / 聚維元創CTO     李承,目前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系的Research scientist/ 聚維元創CTO,主要從事工程細胞工廠利用秸稈生物基以及塑料為碳源生產高附加價值產物,建立了α-胡蘿卜素和獨腳金內酯等類胡蘿卜素及其衍生物高效合成的改造途徑,實現了高附加值產物與能源的高效聯產,解決了生物質產業主導產品單一等問題。     倪 俊
  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
  光玥生物創始人&CTO     倪俊,博士生導師,長聘教軌副教授。博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隨后在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后工作,長期從事光驅動合成生物學和負碳細胞工廠創制的研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十余項。建立了多種高附加值化合物的光驅動合成平臺,率先實現了光合微生物將溫室氣體CO2直接轉化為高值天然產物的新技術。     趙 廣
  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趙廣,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2013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01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和“山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資助。主要研究領域為微生物代謝工程,利用可再生生物質資源合成3-羥基丙酸、琥珀酸、異戊二烯等大宗化學品,建立大宗化學品的生物合成體系,從分子水平了解重組菌株的生理功能和調控機制,并利用合成和系統生物學方法提高菌株的性能。他的工作還涉及細菌脅迫響應網絡的調節機制。     關注行業瓶頸與產學研、更多嘉賓確認中......

       參會注冊


       
 
(文/小編)
打賞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lfxiangjie.com/news/show-27585.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0相關評論
 

??2021 云推網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