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在進博會上沒有直接簽約項目,但我覺得進博會作用很大,幫助我們解決了困擾已久的技術瓶頸問題。”談起進博會對于企業的意義,山西海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慧龍說。
這家來自山西高平市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首屆開始年年參與進博會采購工作。企業負責人甚至表示:“如果一年只能參加一個展會,那一定是進博會。”
一切,都要從首屆進博會說起。
破解中小企業技術攻關難題
2018年11月,趙慧龍和公司設備經理第一次來上海參加進博會。兩人根本沒有心思閑逛,一入館就直奔技術裝備展區,希望在展會中找到幫助企業解決難題的方案。
彼時,海諾科技剛剛完成千噸級的中間階段試驗,就遇到了一系列新問題,這讓企業的技術專家頭疼萬分。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下一步建設萬噸級規?;a線的目標就根本無從談起。
海諾科技生產的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球是一種粉體材料,強度高且重量輕,過去幾乎完全依靠進口。由于國內沒有基礎,以往企業在自主攻關路上遇到難題時,只能去國外尋求幫助,艱難獲取信息和關聯設備,然后自己探索。
進博會將全球的行業領軍企業,包括粉體材料設備廠商帶到了家門口,海諾科技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但這趟進博之旅的開局并不順利。“我們沒有這樣的設備。”“我們有類似的設備,但你們的這種超輕粉體材料沒接觸過。”……在一聲聲否定中,趙慧龍和同事一次次失望離開。
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家德國的設備廠商展臺前,正當兩人又一次準備轉身離開時,一位外國朋友喊住了他們。原來是德國來的技術專家看到他們與中方負責人交流后,在好奇心驅使下,希望加入“群聊”。
“我們的確無法幫助你們直接解決問題,但我知道有幾家企業在做超輕粉體材料的物料生產輸送相關設備,盡管細節我不知道,但他們的思路好像是這樣的……”了解趙慧龍的需求后,這位技術專家介紹起自己了解到的情況。
外方專家的一席話讓趙慧龍兩眼放光:“這些情況企業不曾掌握,順著這個思路走下去或許可行!”
這次的經歷也讓他和同事轉變了思路,之后幾天,他們不再執著于尋求直接的解決方案,而是抓住一切機會,向國外廠商了解現在行業的發展情況,以及當下流行的理論路徑。
進博會結束后,他和同事立即回公司整理資料,內部再思考研究,并且和進博會上接觸到的國內外企業持續交流。盡管過程依然困難重重,但好在方向是正確的,最終海諾科技突破了規?;商咨a設備的制造技術瓶頸。
“2021年,萬噸級大規模量產項目終于投產,這標志著我們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正式走上了產業化道路。”趙慧龍笑著說,轉型升級的解“卡”秘笈原來就藏在“四葉草”里啊!進博會為他們這樣的中小企業打開了連接世界的大門。展會上碰撞出的智慧火花,為企業技術攻關指明了方向。
如今,在進博會和高平市政府的幫助下,海諾科技已經進入從1到N的發展階段,希望與產業鏈上下游一起推廣新材料的應用。在第五屆進博會現場,高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上海首建智谷有限公司就高平市新材料科創產業園項目進行了簽約,而海諾科技正是主要參與方,他們將與國內外企業一道發力,強鏈、延鏈。
助力內陸城市產業轉型發展
一家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蛻變,從某種程度上看,也是一個城市產業發展與轉型升級的縮影。
海諾科技所在的高平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是中國首批100個產煤縣(市、區)之一,發展長期依賴煤炭資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近幾年,高平市一直在謀求產業轉型升級,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特色農產品、畜牧業、臺灣產業打造“七條特色產業鏈”,希望蹚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產業轉型升級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與世界先進技術和發展方向接洽,在思想認識上首先與世界接軌。”高平市副市長張弩告訴記者。對于科技型企業來說,技術是制約發展的關鍵問題,但對于信息、資源相對匱乏的內陸地區城市來說,解放思想走出去是發展的第一步。
高平市連續幾年組織當地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參加進博會,就是希望借助進博會這一平臺解放思想、擴大“朋友圈”、共建“合作群”,為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動力。
2021年,分管工業經濟工作的張弩首次作為帶隊人參加進博會,除了在展區內尋找與高平市發展思路相契合的企業進行交流外,他的另一項重要議程是借助進博會平臺,組織一場專題研討會。
在進博局、中歐經濟技術合作協會的幫助下,研討會不僅邀請到企業代表,還請到多個國家駐華使節、對外貿易部門駐華代表等。嘉賓們介紹的相關產業在不同國家的發展趨勢,以及面臨的問題挑戰,幫助與會人員開拓國際視野,形成新的工作和發展思路。
回到高平后,這些新思路逐步轉化為新舉措,為城市發展增添新動能。
“再過四個月,咱們第六屆進博會上見。”張弩說,“今年高平市報名參加進博會的人員數量將有望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