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貿總局剛剛發布通知,禁止出口所有類型的白米(非巴斯馬蒂米)。 原因是印度擔心大米供應以及國內糧價上漲。 這一政策預計將對全球大米貿易市場產生巨大影響,為包括越南在內的大米出口國創造潛在的市場缺口。
實際上,7月20日印度公告生效后,多數國家大米出口價格不斷上漲。截至7月27日,越南5%碎米價格為558美元/噸,泰國為603美元/噸,巴基斯坦為533美元/噸。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報告顯示,世界大米價格指數處于11年來的最高水平。根據全球動態,今年上半年,越南大米平均出口價格較2022年同期上漲10%以上。原因是厄爾尼諾現象導致全球稻米產量減少。
在泰國,今年的稻米產量可能會減少6%,降至2510到2560萬噸,如果長期干旱對作物造成不利影響,產量可能會更低。
同樣出于對厄爾尼諾現象的擔憂,菲律賓、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非洲國家等許多國家都加大了大米庫存力度,以確保糧食安全。然而,糧農組織的預測還表明,隨著價格持續大幅上漲,亞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可能很快就會面臨嚴重的大米短缺。
這是越南企業擴大大米出口、增加利潤的機會。但面對如此波動的大米生產和出口形勢,越南也需要平衡大米出口和國內消費,既增加出口成交量,又穩定國內大米和大米價格,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此外,由于厄爾尼諾現象對農作物的影響,預計越南大米供應前景也將比上年略有下降。
因此,大米出口商需要根據現行政策,協調組織水稻和商品米的收購和銷售,確保稻農的利益,同時認真維持流通儲存水平,至少按照越南政府于2018 年 8 月 15 日頒布關于大米出口經營的第107/2018/N?-CP號議定。最低流通儲備水平相當于貿易商前6個月出口大米數量的5%。
企業需定期報告稻谷庫存量;密切監測大米市場情況,組織適當有效的生產和出口計劃。
一旦稻谷和商品米價格出現不合理的高漲,按國家主管機構的指導,大米出口貿易商負責組織大米流通體系、立即供應大米庫存量和流通儲存量、以平衡國內市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