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巴拿馬和哥斯達黎加出現新世界螺旋蠅寄生蟲(GBG)病例,危地馬拉近日宣布將加強邊境管制。
危地馬拉《自由新聞報》7月30日報道,新世界螺旋蠅是一種寄生于家畜、人類和其他溫血動物的嚴重寄生蟲。危地馬拉自1993年以來,從未出現過新世界螺旋蠅,然而總部設在薩爾瓦多的國際動植物衛生區域組織(OIRSA)已發出了警報,因為在巴拿馬達連(Darién)附近區域發現了新世界螺旋蠅寄生蟲病例,隨后在哥斯達黎加圣伊西德羅·蓬塔雷納斯鎮(San Isidro Puntarenas)的一條家犬身上也發現了這種寄生蟲。
根據官方報告,危地馬拉的牛數量約為170萬頭,包括黃牛和奶牛。新世界螺旋蠅寄生的動物會發生不育肥或不產奶的情況。危地馬拉農業、畜牧業和糧食部(Maga)下屬的農業衛生和法規(Visar)副部長、流行病學監測負責人愛德華多·馬丁內斯(Eduardo Martinez)向媒體解釋說,新世界螺旋蠅一直存在于南美國家,尚未被根除。
巴拿馬對新世界螺旋蠅保持著積極的監測,但無法進行預防性驅散。馬丁內斯說,目前當地的寄生蟲情況已得到控制,不育的新世界螺旋蠅(用于消滅可產卵的新世界螺旋蠅)產量已經增加,傳播和監測工作也已加強。
馬丁內斯強調,新世界螺旋蠅有可能進入危地馬拉,許多邊境活動都存在寄生蟲傳播風險,例如動物走私活動,而動物走私是很難控制的;另一項風險活動是通過達連地區過境的移民,如果他們身上有任何傷口,都有可能帶來這種寄生蟲。
馬丁內斯重申,危地馬拉動物衛生部門正在監督合法過境的動物是否符合法律要求,以及是否有獸醫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