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提升農批市場食品安全監管效能,淮南市市場監管局按照“一戶一檔電子化,溯源信息實時化,系統使用便利化,基礎數據集成化”的要求,全力提升全市農批市場智慧監管水平。
一是把握入場查驗關口,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全市2家農批市場開辦者與入場銷售者100%簽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協議,對場內銷售的食用農產品進行集中入場查驗,并做好記錄,統一查驗并留存入場銷售者的社會信用代碼或者身份證復印件以及食用農產品的可追溯憑證和承諾達標合格證等質量合格證明文件,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二是把握進貨查驗質量,確保流通食品安全。農批市場開辦者100%查驗進入市場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可追溯憑證和承諾達標合格證等質量合格證明文件,如實記錄食用農產品名稱、數量以及供貨者名稱、聯系方式等內容,確保記錄的信息真實、有效。入場銷售者100%使用農批市場統一印制或統一格式的銷售憑證。
三是把握“一戶一檔”質量,提高日常監管水平。在建立紙質“一戶一檔”的同時,建立入場銷售者電子檔案,如實記錄入場銷售者的社會信用代碼或者身份證號碼;入場銷售者的名稱或者姓名、聯系方式、住所,食用農產品主要品種、產地及進貨渠道等信息;銷售者營業執照;《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協議》、《食品安全責任書》;食用農產品抽檢情況;市場開辦者日常市場檢查情況等。電子檔案內容與紙質檔案保持一致,確保記錄的信息完整、準確,并及時更新。
四是把握抽樣檢測頻次,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市局3月2日組織開展了全市民生工程快檢室快檢員培訓暨業務知識競賽,全市109名快檢員參加了培訓。2家農批市場開辦者加大對入場食用農產品的抽樣檢測頻次,實現月度覆蓋市場內所有入場銷售銷售者及主要食用農產品品種,年度覆蓋食用農產品所有檢測項目。快檢結果于每日市場交易高峰期前,通過電子顯示屏或紙質版檢驗報告在市場內公布。截止7月底,2家農批市場快檢室共抽檢食用農產品13435批次,不合格20批次,不合格率0.15%。對抽檢發現的問題食用農產品,督促市場開辦者督促入場銷售者立即停止銷售并無害化處置,記錄相關情況,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