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推進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嚴防嚴控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8月17日,安慶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宜秀區市場監管局召開全市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暨信息化追溯提升行動工作推進會。市市場監管局四級調研員劉安生出席會議并講話,宜秀區市場監管黨組成員、副局長曹翠宏主持會議,市市場監管局食品流通科、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股室、負責人,轄區市場監管所監管干部、農批市場開辦者、農貿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議傳達學習了省、市市場監管局關于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相關文件,并對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者如何落實《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及《食品安全法》、新修訂的《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進行了宣貫解讀。
會議要求,要進一步落實市場開辦者和食品銷售者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市場開辦者要履行入場銷售者登記建檔、簽訂協議、入場查驗等管理義務,查驗并留存入場銷售者的承諾達標合格證,或者其他可溯源憑證和產品質量合格憑證。食品銷售者應當履行進貨查驗、定期檢查、標示信息等主體責任,進入集中交易市場的食用農產品銷售者應當主動接受市場開辦者的入場查驗和對食用農產品的抽樣檢驗,對經檢驗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用農產品按規定做好處置。
會議指出,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追溯管理,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產物,是市場監管部門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加強食品安全有效監管的重要手段。市場開辦方和銷售者,要提高思想認識,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扎實推進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要明確目標任務,做到有的放矢,按照時限要求,實現“四化”,做到五個“全覆蓋”。要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完成到位,市場開辦方要拉高標桿,壓實責任,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指導幫扶,加強執法監督,對農批市場商戶開展全覆蓋檢查,切實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會議還就“食安安徽”品牌創建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對下架“生鮮燈”等工作提出來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