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晚間,“化學茅”萬華化學披露2021年業績預告。公司以同比預增139%至151%、歸母凈利240億元至255億元的驕人業績,再刷盈利新高。
據悉,自2017年以來,公司凈利潤已連續5年保持百億元以上。受益于主營產品周期上行,2021年公司凈利潤首破200億元大關。同時,根據Choice數據,2021年以來,公司市值也屢創新高,去年1月,公司市值突破3000億元大關。
公司業績為何持續大增?
在業績預告中,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全球經濟復蘇,市場需求提振,化工產品價格提升。公司MDI技改、乙烯等新產能、新裝置投產,聚氨酯、石化以及精細化學品等主要產品量價齊升,經營業績同比去年實現大幅增長。
三大主營產品量價齊升
萬華化學三大主營業務分別為:聚氨酯板塊、石化以及精細化學品。其中,聚氨酯板塊占到公司營收4成以上。
萬華化學的“王牌”產品就是MDI,也是聚氨酯板塊的拳頭產品,分為聚合MDI和純MDI兩大類。前者主要用于冰箱冷柜以及汽車、建筑等行業,后者用于人造革、膠粘劑以及涂料等領域。公司在2021年半年報中曾表示,2021年上半年,煙臺MDI裝置完成110萬噸/年技改擴能,公司MDI產能進一步提升。
據悉,目前萬華化學的MDI產能已提高至260萬噸,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近三成,為全球最大MDI生產商。萬華化學除目前全球產能領先外,擴產力度亦超越其他廠商,其福建40萬噸/年MDI項目已動工建設,預計2023年投產。
在石化板塊,公司百萬噸乙烯等新裝置投產,主要產品產量、銷量同比增加。專業人士認為,布倫特原油價格由年初的51.8美元/桶上漲至超80美元/桶,對乙烯及聚烯烴產品形成較強的成本推動。
公司也曾表示,去年以來一直深耕LPG/烯烴商業模式,聚烯烴及PVC產品新牌號有序推廣,業務模式持續創新,市場影響力快速提升;萬華電商平臺持續優化,不斷為客戶提升交互體驗。
在精細化學品業務方面,去年公司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ADI和特種胺業務憑借全球化布局及穩定的生產供應,客戶開拓和市場份額快速提升;新材料業務工藝進一步優化,產品品質不斷提升,競爭力持續增強。
龍頭創新不斷
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近兩年來,萬華化學緊跟行業趨勢,緊抓可降解塑料、光伏材料、三元正極材料、分離純化材料等行業風口,持續擴張新材料版圖,努力實現從聚氨酯龍頭向化工新材料龍頭的轉型,打造未來利潤增長點。
2021上半年,公司參股華能(海陽)和華能(萊州)布局漁光互補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項目,未來將引入綠電,有望早日實現“雙碳”目標。
去年底,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也曾表示,公司在可持續發展規劃中提出“碳減排2025目標”,積極調動內、外部資源,布局投資光伏和風電項目、采購綠色電力、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探索并努力踐行“碳達峰、碳中和”行動。
公司還積極布局光伏膜材料POE。據公司環評,20萬噸POE包含9.2萬噸辛己烯配套。POE自主研發的技術壁壘極高,目前萬華化學已實現關鍵原料辛己烯自給,成本端優勢凸顯。
機構普遍預測,項目中試突破在望,未來景氣預期下盈利空間彈性巨大。中長期看,考慮到未來POE潛在的龐大需求增量,公司布局POE不僅是龍頭企業的責任擔當,更是實現公司新材料板塊價值重估的重要砝碼。
同時,瞄準新能源鋰電材料風口,公司擬投建1萬噸三元正極材料項目及5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
據悉,今年1月14日,公司眉山基地年產5萬噸磷酸鐵鋰鋰電正極材料項目開工儀式舉行,標志著該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此外,公司正在建設及規劃布局的PBAT、順酐、聚醚胺、特種PC、PA12、檸檬醛、CMP拋光墊和拋光液等新項目有望陸續投產。
開源證券在最新研報中認為,公司“雙碳”戰略布局日益清晰,福建、四川基地建設推進中,成長性依舊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