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數說山東看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青島海關、濟南海關負責同志等介紹2023年前三季度山東外貿進出口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中宏網記者:
能否介紹一下山東省前三季度農產品出口情況?
張藝兵: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出口農產品1065.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5%,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總值的21.1%,繼續穩居全國農產品出口第一位。從主要出口產品看,出口蔬菜及食用菌256.1億元,增長22.9%,占同期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總值的24%;水產品229.3億元,下降6.2%,占21.5%;干鮮瓜果及堅果56.2億元,增長1.6%,占5.3%。拉動山東農產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有: 一、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產業鏈延伸助力增長動能升級。作為全國農業強省,山東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農產品加工業基礎好、發展快,出口農產品附加值提高。前三季度,山東出口的農產品中,深加工產品占比近5成,其中寵物飼料、蔬菜制品等均保持平穩增長,農產品出口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二、部分蔬菜出口價格上漲,拉動作用明顯。今年以來受天氣、種植面積等因素影響,部分蔬菜品類產量下降,出口價格大幅上漲,例如,保鮮蒜頭今年出口均價上漲33.9%,保鮮生姜上漲2.7倍,出口值分別增長30.4%、108%,合計拉動全省農產品出口增長2.8個百分點。 三、市場開拓卓有成效,出口市場多元格局加快形成。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山東省農產品出口企業在穩住傳統市場份額的同時,加快新興市場的開拓步伐,前三季度山東省對歐盟出口農產品144.2億元,增長10.2%;對韓國出口134.2億元,增長19%。同期,山東省對拉丁美洲、阿拉伯聯盟、非洲農產品出口分別增長24.9%、35.9%和22.3%。 大眾日報記者:
請問發言人,今年山東對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的進出口情況如何,海關在支持上合示范區發展方面有沒有新的舉措?
石勇: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也是上合示范區設立五周年。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山東對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進出口2797.6億元,增長27.7%。 在青島建設上合示范區是黨中央賦予山東的重大戰略機遇和重大歷史使命。青島海關協同上合示范區管委會連續推出支持上合示范區建設的“8+12”項重點任務事項,研究制定“532”工程,這些措施為推動上合示范區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海關智慧和力量。 經過充分調研論證,近日青島海關部署開展支持上合示范區建設七大領域重點提升行動,為上合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深度賦能助力。 一、支持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高水平起步。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是山東首個空港綜合保稅區,于今年8月底正式開關運行。截至目前,山東共運行14個綜合保稅區,數量居全國省市第二位。海關將以航空貨運保稅物流為基礎,支持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發展集成電路、航空研發維修、特色冷鏈等關聯產業。 二、推動上合國際樞紐港全方位提效。支持多式聯運中心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擴容升級,開行中俄、中哈、中歐等全程TIR定班專線,服務跨境運輸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試點,培育“中歐班列+”特色班列。 三、支持 “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多渠道拓展。支持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布局海外倉,繼續拓展跨境電商B2B出口業務,支持地方政府培育和壯大數字貿易新業態,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 四、推動特色商品貿易技術性突破。支持上合組織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上合示范區)香辛料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建設,提升行業規則制定話語權,助力企業擴大出口。 五、助力AEO國際互認合作寬領域推進。落實海關總署要求,在更寬領域繼續推進與上合組織國家AEO互認和能力建設合作,拉長和優化高級認證企業享惠清單,進一步提升企業獲得感。 六、助力公共服務平臺深層次應用。支持上合地方經貿合作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深化RCEP海關監管服務創新試驗基地(上合)建設,擴大“上合銀關通”適用范圍。 七、強化上合貿易分析多維度支撐。豐富完善上合貿易指數服務功能,與地方政府聯合探索開展青島市全域對上合組織成員國貿易統計數據的分析研究工作。 青島海關將把服務上合示范區高質量發展作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建設貿易強國的重點工程,為推動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作出海關貢獻,也請媒體朋友們予以關注和報道。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請問今年海關推出的穩外貿舉措效果如何?
張藝兵:今年以來,濟南海關制定了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高質量發展28條措施,聯合青島海關共同制定出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15條舉措,采取“一張表”統籌、“一臺賬”督辦、“一竿子”到底的方式,扎實推進各項措施落地,取得明顯成效。 一、保障原油類商品進口。用好“先放后檢”檢驗模式,采取“一次取樣、多項檢測”等措施,加強對骨干企業進口原油類商品歸類指導,疊加多元化擔保、非稅化驗快速放行等便利措施,保障地煉企業原材料供應。以濟南海關為例,前三季度轄區進口原油4414.7萬噸,同比增長4.6%,通關時間由20天壓減至1天。 二、促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實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涉稅擔保適用保函業務,幫扶電商企業緩解資金占用壓力;圍繞“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推廣海外倉備案無紙化改革,推廣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支持跨境電商與“鏈上自貿”保稅展銷業務融合發展,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日漸繁榮。 三、暢通國際貿易大通道。推廣“鐵海E通”自動轉關系統,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發揮內陸港輻射帶動作用。前三季度,濟南海關轄區內陸港業務量批次、監管貨運量為去年同期的2.9倍和4.8倍;開辟班列通關查驗“綠色通道”,加大對“班列+”新業態支持力度,為更多山東產品“走出去”提供新路徑。 四、堅持助企紓困。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企業“大走訪”等活動,走訪企業523家,了解供應鏈產業鏈發展需求,聽取行業困難,研究破解辦法,協調解決問題167個,實現“問題來海關、政策到企業”,真正解決企業難題。 下一步,濟南海關將同青島海關一起,繼續推進各項穩外貿措施落實,持續釋放政策紅利,為山東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發揮更大作用。 (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能否介紹一下山東省前三季度農產品出口情況?
張藝兵: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出口農產品1065.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5%,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總值的21.1%,繼續穩居全國農產品出口第一位。從主要出口產品看,出口蔬菜及食用菌256.1億元,增長22.9%,占同期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總值的24%;水產品229.3億元,下降6.2%,占21.5%;干鮮瓜果及堅果56.2億元,增長1.6%,占5.3%。拉動山東農產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有: 一、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產業鏈延伸助力增長動能升級。作為全國農業強省,山東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農產品加工業基礎好、發展快,出口農產品附加值提高。前三季度,山東出口的農產品中,深加工產品占比近5成,其中寵物飼料、蔬菜制品等均保持平穩增長,農產品出口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二、部分蔬菜出口價格上漲,拉動作用明顯。今年以來受天氣、種植面積等因素影響,部分蔬菜品類產量下降,出口價格大幅上漲,例如,保鮮蒜頭今年出口均價上漲33.9%,保鮮生姜上漲2.7倍,出口值分別增長30.4%、108%,合計拉動全省農產品出口增長2.8個百分點。 三、市場開拓卓有成效,出口市場多元格局加快形成。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山東省農產品出口企業在穩住傳統市場份額的同時,加快新興市場的開拓步伐,前三季度山東省對歐盟出口農產品144.2億元,增長10.2%;對韓國出口134.2億元,增長19%。同期,山東省對拉丁美洲、阿拉伯聯盟、非洲農產品出口分別增長24.9%、35.9%和22.3%。 大眾日報記者:
請問發言人,今年山東對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的進出口情況如何,海關在支持上合示范區發展方面有沒有新的舉措?
石勇: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也是上合示范區設立五周年。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山東對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進出口2797.6億元,增長27.7%。 在青島建設上合示范區是黨中央賦予山東的重大戰略機遇和重大歷史使命。青島海關協同上合示范區管委會連續推出支持上合示范區建設的“8+12”項重點任務事項,研究制定“532”工程,這些措施為推動上合示范區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海關智慧和力量。 經過充分調研論證,近日青島海關部署開展支持上合示范區建設七大領域重點提升行動,為上合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深度賦能助力。 一、支持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高水平起步。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是山東首個空港綜合保稅區,于今年8月底正式開關運行。截至目前,山東共運行14個綜合保稅區,數量居全國省市第二位。海關將以航空貨運保稅物流為基礎,支持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發展集成電路、航空研發維修、特色冷鏈等關聯產業。 二、推動上合國際樞紐港全方位提效。支持多式聯運中心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擴容升級,開行中俄、中哈、中歐等全程TIR定班專線,服務跨境運輸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試點,培育“中歐班列+”特色班列。 三、支持 “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多渠道拓展。支持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布局海外倉,繼續拓展跨境電商B2B出口業務,支持地方政府培育和壯大數字貿易新業態,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 四、推動特色商品貿易技術性突破。支持上合組織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上合示范區)香辛料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建設,提升行業規則制定話語權,助力企業擴大出口。 五、助力AEO國際互認合作寬領域推進。落實海關總署要求,在更寬領域繼續推進與上合組織國家AEO互認和能力建設合作,拉長和優化高級認證企業享惠清單,進一步提升企業獲得感。 六、助力公共服務平臺深層次應用。支持上合地方經貿合作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深化RCEP海關監管服務創新試驗基地(上合)建設,擴大“上合銀關通”適用范圍。 七、強化上合貿易分析多維度支撐。豐富完善上合貿易指數服務功能,與地方政府聯合探索開展青島市全域對上合組織成員國貿易統計數據的分析研究工作。 青島海關將把服務上合示范區高質量發展作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建設貿易強國的重點工程,為推動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作出海關貢獻,也請媒體朋友們予以關注和報道。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請問今年海關推出的穩外貿舉措效果如何?
張藝兵:今年以來,濟南海關制定了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高質量發展28條措施,聯合青島海關共同制定出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15條舉措,采取“一張表”統籌、“一臺賬”督辦、“一竿子”到底的方式,扎實推進各項措施落地,取得明顯成效。 一、保障原油類商品進口。用好“先放后檢”檢驗模式,采取“一次取樣、多項檢測”等措施,加強對骨干企業進口原油類商品歸類指導,疊加多元化擔保、非稅化驗快速放行等便利措施,保障地煉企業原材料供應。以濟南海關為例,前三季度轄區進口原油4414.7萬噸,同比增長4.6%,通關時間由20天壓減至1天。 二、促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實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涉稅擔保適用保函業務,幫扶電商企業緩解資金占用壓力;圍繞“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推廣海外倉備案無紙化改革,推廣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支持跨境電商與“鏈上自貿”保稅展銷業務融合發展,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日漸繁榮。 三、暢通國際貿易大通道。推廣“鐵海E通”自動轉關系統,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發揮內陸港輻射帶動作用。前三季度,濟南海關轄區內陸港業務量批次、監管貨運量為去年同期的2.9倍和4.8倍;開辟班列通關查驗“綠色通道”,加大對“班列+”新業態支持力度,為更多山東產品“走出去”提供新路徑。 四、堅持助企紓困。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企業“大走訪”等活動,走訪企業523家,了解供應鏈產業鏈發展需求,聽取行業困難,研究破解辦法,協調解決問題167個,實現“問題來海關、政策到企業”,真正解決企業難題。 下一步,濟南海關將同青島海關一起,繼續推進各項穩外貿措施落實,持續釋放政策紅利,為山東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發揮更大作用。 (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