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10月22日消息:截至2023年10月20日當周,全球小麥價格上漲,因為中國積極買入小麥,印度國內小麥價格上漲,而阿根廷天氣不利作物生長。不過俄羅斯小麥供應充足,繼續對小麥市場起到抑制作用。此外最近澳大利亞主要小麥種植區降雨,可能會使受到干旱影響的小麥產量增加數百萬噸。
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12月軟紅冬小麥期約報收5.86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漲1.08%。堪薩斯城期貨交易所(KCBT)的12月硬紅冬小麥期約報收6.7美元/蒲,上漲0.15%。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的12月硬紅春小麥期約報收7.3075美元/蒲,上漲1.21%。Euronext的2023年12月小麥報收240.00歐元/噸,上漲1.2%;阿根廷小麥現貨報價為296美元/噸,下跌0.7%。周五ICE美元指數報收105.988點,比一周前下跌0.42%。
中國積極買入美國小麥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周一表示,未來10天,中國最大小麥產區的部分地區將出現暴雨,可能影響小麥等作物的播種。本周河南省西部地區將出現中到大雨,這可能導致土壤水分過多,阻礙主糧播種。西北和西南地區降雨量增加,也可能擾亂當地的玉米收成和小麥播種。今年夏季期間的強降雨導致小麥收獲受到影響,尤其是河南,導致小麥質量和產量受到影響。近期中國加大從全球市場購買優質小麥的力度,以滿足國內需求。
美國農業部出口銷售周報顯示,截至10月12日當周,美國小麥凈銷售量為66.3萬噸,略高于一周前的65萬噸,頭號買家為中國,買入了18.2萬噸。2023/24年度迄今美國小麥銷售總量為1072萬噸,同比減少5%。美國農業部出口目標為1905萬噸,同比減少7.7%。從出口報價來看,10月19日,美灣軟紅冬小麥報價為261美元/噸,比一周前上漲4.4%;美灣硬紅冬小麥報價為301美元/噸,上漲0.3%。法國小麥FOB報價為每噸250美元/噸,上漲2.9%。阿根廷上河小麥FOB報價為300美元/噸,上漲0.7%。
印度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格,鼓勵小麥生產
印度政府周三將2024/25年度國產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調高到每噸22,750盧比(270.33美元/噸),比一年前的21,250盧比/噸高出7.05%,鼓勵農民擴大種植面積。不過分析師表示,政府應該進一步提高最低收購價格,以與市場價格保持一致。目前市場價格明顯高于政府收購價。在印度主要市場上,周三小麥價格周三突破26,000盧比/噸,創下8個月高位,原因是排燈節前的需求旺盛,而國內供應有限,高額進口關稅導致國內面粉廠無法進口。印度小麥價格大漲引起市場猜測印度可能不得不進口小麥,來限制價格,緩解供應緊張的局面。印度政府估計2023年小麥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1274億噸,不過一家主要貿易機構表示小麥產量比政府預估值低了至少一成。截至10月1日,印度政府的小麥緩沖庫存為2400萬噸,低于五年均值3760萬噸。
阿根廷小麥作物長勢變差,因缺乏降雨
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周四表示,由于目前核心農業區的降雨不足,阿根廷2023/24年度小麥作物近半狀況不佳,較之前的報告上調了五個百分點。由于降雨不足,該交易所本月早些時候將2023/24年度小麥收成預期下調至1620萬噸,較早先預期低了近2%。阿根廷小麥收獲工作將于未來幾周內開始,一直持續到一月份。
美國冬小麥播種工作完成過半
美國農業部周一發布的作物周報顯示,截至10月15日,美國冬小麥播種完成68%,一周前為57%,上年同期為67%,五年平均進度為68%。冬小麥出苗率為39%,一周前為29%,上年同期為36%,五年平均進度為43%。截至10月17日,約48%冬小麥處于干旱區,比一周前下滑1%,去年同期為70%。
降雨改善澳大利亞小麥收成前景
分析師稱,澳大利亞主要小麥產區最近的降雨可能會提高單產,使得受干旱天氣影響的小麥收成增加數百萬噸,并提振全球供應前景。咨詢機構斯通艾克斯公司分析師表示,在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干旱的9月后,澳洲南部許多地區出現降雨,因此該公司將澳麥產量預估從幾周前預測的2300萬噸提高到2600萬噸。澳大利亞艾康商品公司分析師奧勒·休伊表示,澳大利亞小麥收割工作已完成約3%,他預計小麥產量將達到2800萬噸,高于一個月前預測的不足2500萬噸。荷蘭合作銀行預計今年澳大利亞將收獲2690萬噸小麥。最新的產量預估遠低于上年創紀錄的3970萬噸,但高于十年平均水平2640萬噸。2019年嚴重干旱,澳大利亞的小麥產量僅為1450萬噸。斯通艾克斯公司分析師表示,今年小麥生長季節大部分時間里天氣干燥,意味著今年澳麥質量非常好。
國際谷物理事會將2023/24年度全球小麥產量預估上調至7.85億噸
國際谷物理事會(IGC)周四發布的月報顯示,2023/24年度全球小麥產量預估上調至7.85億噸,高于之前預測的7.83億噸,因為烏克蘭、俄羅斯和美國的產量上調幅度超過澳大利亞的產量降幅。不過最新產量預估但仍遠低于2022/23年度創紀錄的8.03億噸。2023/24年度烏克蘭小麥產量預期調高到2740萬噸,高于此前預測的2590萬噸;出口量也從1200萬噸上調至1250萬噸,但是仍然低于上年的1,710萬噸。俄羅斯小麥產量預計為8900萬噸,高于之前預測的8740萬噸;俄羅斯小麥出口也從一個月前預測的4850萬噸上調至4900萬噸。美國小麥產量預期從4720萬噸調高4930萬噸。但是澳麥產量從2540萬噸調低到2440萬噸。全球小麥期末庫存不變,仍為2.626億噸,同比減少6.7%。
俄羅斯專家認為俄羅斯與中國的大型糧食協議是意向合同
據塔斯社報道,本周俄羅斯和中國在一帶一路論壇期間簽署了歷史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合同,俄羅斯將在12年內向中國供應7000萬噸谷物和油籽,合同價值約2.5萬億盧布(約合256.3億美元)。俄羅斯專業刊物《Agroinvestor》稱,該協議由新西伯利亞的生產和出口公司ELT與中國誠通集團簽署。不過俄羅斯專家認為,該協議更像是一份意向聲明,而不是帶有義務的合同。莫斯科咨詢機構IKAR認為俄羅斯沒有供應7000萬噸農作物潛力。該機構總干事迪米特里·里爾克表示,短期內,俄羅斯的烏拉爾、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每年可能向中國出口300萬到350萬噸谷物、豆類和油籽。他補充說,中國需要的是蛋白含量14.5%的優質小麥,而不是飼料小麥,但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根本沒有這種高蛋白小麥,烏拉爾和西伯利亞也很少,即使有,通常很快就會被當地公司搶購一空,里爾克強調說,這不是一份合同,而是一份意向備忘錄。目前尚不清楚俄羅斯和中國的協議是否屬于配額下的糧食進口。配額外的小麥需繳納65%的進口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