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深夜,千億“煉化茅”恒力石化與大連熱電相繼拋出重磅公告,恒力石化擬分拆所屬子公司康輝新材通過與大連熱電進行重組的方式實現重組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底,恒力石化曾以108億元的價格注入大橡塑,實現借殼上市。本次交易若最終成行,意味著其子公司康輝新材也將通過借殼方式登陸資本市場。
擬分拆子公司上市
4月14日,恒力石化、恒力化纖與大連熱電、大連熱電集團簽署《重大資產重組意向協議》。大連熱電擬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包括大連熱電擬向大連熱電集團及其指定主體置出全部資產及負債;大連熱電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恒力石化、恒力化纖合計持有的康輝新材100%股權。
恒力石化稱,本次分拆事項不會導致公司喪失對康輝新材的控制權,不會對公司其他業務板塊的持續經營運作構成實質性影響,不會損害公司獨立上市地位和持續盈利能力。
恒力石化同時表示,本次分拆尚需滿足多項條件方可實施,包括但不限于取得公司股東大會對本次分拆方案的正式批準及有權監管機構核準等。本次分拆能否獲得上述批準或核準以及最終獲得相關批準或核準的時間均存在不確定性。
本次交易尚處于前期籌劃階段,交易相關方尚未簽署正式的交易協議,具體交易方案仍在協商論證中,后續將陸續開展盡職調查、審計、評估工作。
根據相關規定,大連熱電股票自4月15日開市時起停牌,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據悉,大連熱電主營業務為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等。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虧損4139.09萬元。公司預計2021年虧損1.3億元至1.5億元。目前,公司總市值約17億元。
加速新材料布局
恒力石化自登陸資本市場以來,實施了以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為代表的一系列大項目,經營規模持續擴大,經營業績不斷提升。
2021年,恒力石化實現營收1979.7億元,同比增長29.92%;實現歸母凈利潤155.31億元,同比增長15.37%。公司2021年營收與盈利規模均創歷史新高。
恒力石化董事長范紅衛此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中證金牛座記者專訪時曾表示,公司在持續鞏固并擴大上游以“煉化+乙烯+煤化”為產業載體的“大化工”板塊優勢的同時,將進一步加快下游新材料業務板塊發展,持續提升新材料業務發展動能,打造“第二成長曲線”,加快向“平臺化+新材料”發展模式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恒力石化的煉化、乙烯業務已成為公司盈利基石,下游的化工新材料板塊占比逐年擴大,包括差異化滌綸絲、功能性薄膜、新型工程塑料和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等高研發屬性材料業務經營形勢良好。
在此發展背景下,主營新材料業務的康輝新材無疑是恒力石化加速布局新材料產業的重要平臺。
康輝新材是恒力石化差異化、高性能綠色環保薄膜與塑料新材料的主要發展平臺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近些年來,康輝新材在中高端功能性薄膜和塑料新材料領域的行業競爭力持續提升,躋身國內一流水平。
目前,康輝新材在營口基地擁有年產24萬噸PBT工程塑料產能,是國內最大的PBT生產商,主要應用于汽車配件、聚合物合金、光纜保護套、電子電器等產業領域。
此外,公司擁有年產38.5萬噸BOPET功能性薄膜產能,應用于BOPET的光學器材、離型保護、電子電器等高附加值環節;擁有基于自主技術國內單套最大的年產3.3萬噸PBAT產能,應用于PBS/PBAT的食品級購物袋、餐具和吸管領域等綠色環保應用。
在中高端產品研發方面,2021年,康輝新材自主研發的高平滑MLCC離型基膜已實現量產。值得一提的是,康輝新材開發的12微米在線涂硅離型膜成功實現量產并出口,成為國內唯一、全球第二家能夠生產出該厚度產品的企業,月生產能力超過6000萬平方米。
業內人士表示,對子公司來說,分拆上市可以提升管理效率,更好地聚焦主業,通過資本市場平臺拓寬更大的融資空間。此次恒力石化擬分拆康輝新材上市,將對其做強做大新材料產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