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 近日,匯總了4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食品抽檢情況。4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4期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共有47批次不合格食品被通報。
統計顯示,不合格樣品涉及淀粉及淀粉制品,方便食品,蜂產品,糕點,酒類,糧食加工品,乳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薯類和膨化食品,水產制品,水果制品,調味品,飲料,嬰幼兒配方食品,餅干,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16大類。其中,水果制品檢出的不合格樣品數量最多,有17批次。
16大類不合格樣品數量
統計還發現,微生物污染問題和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問題占了近八成。還有部分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與標簽標示值不符問題、獸藥殘留超標問題、有機污染物污染問題、質量指標不達標問題、質量指標與標簽標示值不符問題。
不合格樣品檢出的問題
其中,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和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問題的樣品各有18批次。食品受微生物污染,可能導致食品的營養成分破壞、腐敗變質加速、失去食用價值等。食品中檢出微生物污染,可能是原料或包裝材料受到微生物污染,也可能是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有關。而食品添加劑做為能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其使用應該遵循《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規定。產品中檢出食品添加劑使用問題,可能是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劑未準確計量,也有可能是使用了復配添加劑,造成某種食品添加劑含量升高;還有可能是為了增加產品的口感、色澤、保質期等,而加大使用量或者超范圍使用等。
另外,統計還發現,4月公布的抽檢中,近七成不合格樣品來自線上銷售平臺。其中,淘寶有14批次、拼多多有11批次、天貓有4批次,京東有2批次。
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食品,市場監管總局已責成相關市場監管部門立即組織開展核查處置,查清產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從嚴處理;及時將企業采取的風險防控措施和核查處置情況向社會公開,并向總局報告。
本文由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網站客服。
本文由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網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