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常州市市場監管局對餐飲單位提供外賣或打包服務使用的食品塑料包裝容器開展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共監測產品100批次,發現問題產品7批次,問題發現率7%。
此次風險監測的樣品來自新北區和天寧區正常經營的47家餐飲單位,產品主要為餐飲單位提供給消費者外賣或打包使用的塑料包裝容器。經檢測,共發現3批次的總遷移量不合格(包括2批次感官指標不合格),4批次高錳酸鉀消耗量項目不合格,兩個項目均為安全性指標。總遷移量是指食品接觸材料在乙酸、乙醇、植物油(正己烷)、水等不同食品模擬物、不同接觸條件浸泡后,將浸泡液蒸干所得的所有不揮發性物質的總量。這些物質可能是低分子量的添加劑或無機填充物如碳酸鈣、滑石粉等,不僅會直接影響食品的色、香、味等食用質量,進入人體后還可能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高錳酸鉀消耗量指的是從食品接觸材料遷移到浸泡液中能被高錳酸鉀氧化的物質的量,表示可溶出有機物質的含量,含量超標可能會影響人體正常代謝,危害健康。
從此次風險監測的現場抽樣和樣品檢測綜合分析,大型連鎖餐飲單位、大型飯店的情況較好,進貨渠道統一規范,能按要求查驗生產商資質和產品質量情況,資料信息保管齊全;小型個體餐飲經營戶問題較多,部分商家是聯系送貨上門,未對包裝產品生產商資質和產品質量予以關注,難以溯源,采購回來的包裝容器存放衛生狀況也不容樂觀。相較于近幾年省市對食品塑料包裝容器生產環節的監督抽查,本次對餐飲業使用環節風險監測的問題發現率較高。目前,市市場監管局已通知在抽檢中使用不合格食品塑料包裝容器的餐飲單位停用相關產品并對商家在使用食品包裝容器時所需履行的責任進行指導。
市市場監管局提醒餐飲單位購買使用此類產品時,應從正規渠道進貨,核查供應商資質,主動索取產品的檢驗合格報告并妥善保管,產品購回后應有保證衛生的存放場所和合理的使用流程,避免存放和使用時造成二次污染。
來源: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
市場監管服務中心
食品經營安全監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