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控措施
(一)設施蔬菜園區常態化防控
1.從事設施蔬菜生產人員,除特殊原因外均需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2.設施蔬菜園區入口要配備消毒液、洗手液、口罩、測溫等防疫物資,并準備專門的帶蓋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生活生產垃圾與廢棄口罩實行分類處置,每日對垃圾桶、垃圾存放點等重點部位進行徹底清理和消毒。
3.每個棚室內都要擺放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方便隨時取用。
4.進入設施蔬菜園區的人員全部進行登記、測溫、查驗健康碼、行程碼等,嚴禁潛在風險人員和無關人員進入園區。
5.堅持人物同防,定期對經常使用的農具、農機等設備表面進行清潔消毒,進入園區的運菜車輛、包裝周轉箱等要嚴格進行整體消毒,防止由物傳人。
6.設施蔬菜生產主體可根據生產需求,提前儲備適量化肥、農藥、棚膜等易存放生產物資,以應對突發疫情。
7.嚴格控制從中高風險區采購農資、農具等設施設備。
?。ǘo疫情地區設施蔬菜生產作業
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在加強自我防護的基礎上,搶抓農時開展蔬菜生產。不得“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嚴禁以防疫為由擅自設卡攔截、隨意斷路封村、不讓菜農下地、管控農資運送、限制蔬菜銷售等,確保蔬菜生產正常開展。
?。ㄈ┓婪秴^設施蔬菜生產作業
堅持“強化社會面管控、嚴格限制人員聚集”的總要求,在落實有關管控措施的基礎上,確保設施蔬菜生產正常開展。
1.設施蔬菜生產者實行從居住地到蔬菜大棚“兩點一線”管理,路途中不逗留、不聚集,全程佩戴口罩。
2.在棚室外作業時,盡量單獨進行操作;如需與其他人配合操作的,要全程佩戴好口罩,及時更換口罩和消毒,做好個人防護。
3.在棚室內作業時,蔬菜日常管理同一空間、同一時間作業人員原則上每畝不超過5人,蔬菜定植、采收、育苗嫁接等用工高峰期原則上每畝不超過10人。
4.設施大棚要每天進行消毒,包括道路、棚室周邊、看護房等。
?。ㄋ模┕芸貐^設施蔬菜生產
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堅持“人不出區、嚴禁聚集”的總要求,原則上閉環管理,在滿足以村為單位至少1次全員核酸檢測陰性的條件后,有序組織開展蔬菜生產。
1.設施蔬菜生產人員實行從居住地到設施大棚“兩點一線”管理,路途中不逗留、不聚集,全程佩戴口罩,鼓勵吃住在看護房,減少人員流動。
2.在棚室外作業時,盡量單獨進行操作;如需與其他人配合操作的,要保持3米以上安全距離;確需近距離接觸的,要嚴格落實防疫措施,作業完成后立即消毒,及時更換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3.在棚室內作業時,蔬菜日常管理同一空間、同一時間作業人員原則上每畝不超過3人,定植、采收等用工高峰期原則每畝不超過5人。蔬菜育苗企業用工高峰期原則上每畝不超過10人。
4.鼓勵菜農通過電話、短信、微信、互聯網等方式預訂農資,建立“點對點”配送機制,由農資銷售者將貨物送達指定安全地點,由菜農自行運至設施蔬菜大棚,確保農民及時獲得所需農資。
5.設施大棚要每天進行消毒,包括道路、棚室周邊、看護房等。
(五)封控區設施蔬菜生產
堅持“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的總要求,封控區內人員原則上不能出門下地作業。封控區達到解封標準后及時解除封控,盡快恢復當地農業生產。
1.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指導鄉鎮以村為單位,全面摸清封控區內設施蔬菜種植戶的生產需求信息,幫助聯系封控區外社會化服務組織、有種植經驗的技術人員,對設施蔬菜進行代種代管,確保設施蔬菜正常生產。
2.承擔蔬菜代種代管工作的組織或人員,要嚴格落實封控區防控措施,實行居住地和設施蔬菜大棚“兩點一線”無接觸服務模式,控制作業人員密度,每天對大棚進行消毒等。
3.根據疫情態勢和蔬菜生產需求緊迫程度,制定農資應急保供方案,組織供銷、郵政等國有企業農資經營體系,組建應急保障車隊,開展集中采購、集中儲運、集中配送,確保不誤農時。
二、應急處理措施
1.各地制定應急保供預案,建立蔬菜規模經營主體清單,隨時掌握可供蔬菜種類、數量等動態信息,一旦出現應急情況,確保能調得出、供得上。
2.遇到蔬菜供應緊張時,引導菜農適當增加速生葉菜生產,提高復種指數,加強蔬菜生產管理,改善蔬菜生長環境,提高鮮菜產出量。
3.做好災害性天氣預警,針對大風、暴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提前發布氣象預警和技術指導意見,指導采取科學防災減災,最大限度減輕危害,保障蔬菜生產穩定。
4.縣域內發生疫情時,要綜合運用廣播、電視、網絡、“12316”平臺等手段,組織專家開展在線培訓、在線指導、在線答疑,幫助農民解決蔬菜生產實際困難。
5.設施蔬菜生產者一旦出現健康狀況異常,應立即進行核酸檢測,一旦發現新冠病毒疑似感染人員,迅速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措施,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隔離、疫點消毒等工作。
6.一旦設施園區出現新冠病毒感染人員,要及時對園區內的蔬菜進行檢測,檢測陽性蔬菜按照當地主管部門要求進行處置,禁止流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