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昆蟲進化與基因組學課題組研究了花粉和花蜜中常見殘留的吡蟲啉、噻蟲嗪和毒死蜱三種殺蟲劑對地熊蜂的單獨或聯合毒力,結果表明三種農藥對地熊蜂的單獨毒力顯著低于其聯合毒力。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在現代農業生產中,農藥被廣泛用于保護農作物免受病蟲害侵害。然而,這些農藥在土壤、水和花粉中的大量殘留對非靶標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脅,尤其是對以花粉和花蜜為主要食物源的蜜蜂等傳粉昆蟲。作為重要的傳粉昆蟲之一,地熊蜂在農業生產和維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藥的廣泛使用被認為是引起熊蜂種群和數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的研究偏重于研究單一農藥對地熊蜂的影響,很少有多種農藥對地熊蜂的聯合毒力報道。
該研究以地熊蜂為實驗材料,以花粉和花蜜中檢出頻次最高的吡蟲啉、噻蟲嗪和毒死蜱為主要研究對象,比較了這三種農藥殺蟲劑單獨、兩兩混用和三種混用對地熊蜂的急性經口毒性。研究發現,每種農藥對地熊蜂的急性經口毒性從高到低依次為吡蟲啉、噻蟲嗪和毒死蜱,所有殺蟲劑的聯合毒力都顯示出協同相加效應。研究表明不同作用機制殺蟲劑混用的聯合毒力顯著高于單種殺蟲劑,研究為熊蜂保護策略的提出提供了理論依據。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農業科學院院基本業務費的資助。
原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2-09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