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諸城南部山區茶產業發展,做好幼齡茶樹與大豆、玉米帶狀間作壓草增肥栽培技術田間試驗與應用技術推廣,5月9日上午,茶葉研究所聯合山東省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山東省農技推廣中心、青島農業大學茶葉研究所等單位,通過線上方式召開了“諸城南部山區幼齡茶樹與大豆、玉米帶狀間作壓草增肥技術”專題研討會。會議由山東省茶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山東省農科院首席專家丁兆堂主持,省農技推廣中心、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青島農業大學茶葉研究所、日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茶葉研究所、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果茶研究所以及諸城市農業農村局、諸城桃園片區農業辦公室、茶葉專業合作社及有關茶農等40余人參加研討會。
會上,威海市農業農村事務服務中心王林軍研究員圍繞茶園間作主推模式、適合間作的茶園類型、間作大豆栽培技術、間作玉米栽培技術等,對幼齡茶園間作大豆、玉米壓草增肥技術進行了認真講解,提出了要因地制宜,重點推廣兩類模式,即連續間作單一大豆植物的栽培方式(茶樹+大豆)和大豆與玉米隔行相間的栽培方式(茶樹+大豆+玉米),同時配套推廣幼齡茶樹小茶行覆蓋生物質技術。圍繞各種栽培模式,各位與會人員還進行了熱烈討論。
丁兆堂在總結時提出,雜草控除是幼齡茶園管護關鍵環節,人工除草、翻耕除草、覆蓋抑草等技術措施控草效果較好,但人力、物力投入大,每畝投入需1000-2000元,增加了茶園管護成本。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幼齡茶園套作大豆是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大力實施大豆產能提升、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的重要舉措。幼齡茶園套作大豆,不僅可有效控制雜草生長,改善茶園生態,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可以增加經濟效益,提高茶農收入。本次研討會旨在確定栽培模式,提出栽培技術方案,給茶農一張‘明白紙’,讓他們跟著做。
丁兆堂提出,目前諸城市正在組織南部山區成立合作社,大力發展無性系茶園,急需高效低成本的輕簡化栽培技術,做好幼齡茶樹與大豆、玉米帶狀間作壓草增肥栽培技術田間試驗與推廣,正是產業發展所急需。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及省茶產業技術體系的各位專家,要積極開展技術服務活動,針對諸城南部山區茶園的具體狀況,確定栽培技術,開展試驗與示范,切實解決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技術難題。
據悉,為在全省范圍內推廣茶園間作大豆、玉米栽培技術,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已聯合山東省農技推廣中心、青島農業大學、威海市農業農村事務服務中心聯合制定了《茶樹與大豆帶狀全季復合間作栽培技術實施意見》,并建議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將其列為山東省農業主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