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_91国视频在线_97av免费视频_韩国日本一级片

二維碼
云推搜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業資訊 » 食品 » 正文

2022年藜麥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5-17 00:30:06    來源:云推B2B網    作者:云推小編    瀏覽次數:389    評論:0
導讀

近年來,我國藜麥栽培面積逐年擴大,總產量迅速提升,已成為世界第三大主產國。當前藜麥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河北、山西、青海、甘肅、新疆、云南等省區,主產區包括北部春播區、西部春播區和南部春/秋播區。為指導藜麥生產,發揮其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作物品種調劑中的作用,農業農村部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2022年藜麥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近年來,我國藜麥栽培面積逐年擴大,總產量迅速提升,已成為世界第三大主產國。當前藜麥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河北、山西、青海、甘肅、新疆、云南等省區,主產區包括北部春播區、西部春播區和南部春/秋播區。為指導藜麥生產,發揮其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作物品種調劑中的作用,農業農村部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2022年藜麥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北部春播區     本區主要包括內蒙古、東北三省、以及河北、山西的冷涼地區等。     (一)茬口選擇     藜麥不宜重茬種植,應積極推廣輪作栽培,可與馬鈴薯、燕麥、大麥、苜蓿等作物輪作。     (二)良種選擇     藜麥的區域適應性較狹窄,良種選擇應依據以下原則:一是通過地方審定、登記、評價并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種;二是適合當地氣候、土壤條件,能夠充分利用溫光條件,保證安全成熟和高產的地方性品種。肥水條件好、生產水平高的地區,應選用抗倒、增產潛力大的品種;旱薄地區,應選用耐旱、耐瘠薄能力強、穩產性好的品種;在機械化水平較高地區,應選擇株型緊湊、抗倒、耐密的品種;飼用型品種應選擇生物產量高、抗逆性較強的品種。     (三)整地施肥     按照“齊、平、松、碎、凈、墑”六字整地原則,于秋季或土壤融凍交替的春季翻耕20-40厘米為宜;藜麥不耐除草劑,前茬作物若施用過除草劑,需加大翻耕深度。結合整地,施足底肥;建議每畝施有機肥1.5-3.0噸,尿素10-20公斤,磷酸二銨10-20公斤,硫酸鉀3-5公斤或畝施復合肥10-20公斤。有條件的地區可根據測土配方精準施肥。     (四)適期播種     依據栽培方式、區域氣候、機械化水平等要素,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5℃以上后,進行擇期播種(一般為4月上旬至6月中旬),確保花期和成熟期盡量避開雨季。播種方式可采用條播、覆膜穴播或裸地穴播、育苗移栽等。一般播種行距30-50厘米、株距15-30厘米為宜,播深2-3厘米,播后適當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     (五)合理密植     在確保種子活力較高的前提下,條播每畝播量一般0.2-0.4公斤,穴播每穴4-6粒為宜。幼苗出土后,及時查苗補缺。糧用藜麥每畝定苗一般8000-12000株(依據株型和土壤水肥條件適當調整);飼用藜麥適當增加密度,一般每畝定苗12000-18000株。     (六)田間管理     1. 中耕除草。目前沒有藜麥專用除草劑,人工除草為主。中耕培土2-3次為宜,中耕深度以松土而不損傷根系為宜,苗期5-6葉時第1次除草松土,初花期第2次除草,根據藜麥生長和雜草情況靈活進行第3次中耕除草。覆膜栽培應按照上述時期清理穴孔中的雜草。     2. 水肥管理。雖然藜麥耐逆性較強,但是高產仍對水肥的施用具有依賴性。在施足底肥的情況下,為確保藜麥高產,可在初花期進行葉面追肥,建議每畝50克硼肥+10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噴施,防止藜麥“花而不實”,葉面施肥宜淡不宜濃。全生育期澆水次數及每次澆水量要依據土壤墑情和雨水多少而定。藜麥出苗對水分依賴較大,播前灌溉十分必要,無灌溉條件的地區需根據墑情或遇雨搶播。現蕾期與開花期對土壤水分反應敏感,后期灌水要盡量避開大風天氣,以減少因灌水引起的倒伏。     3. 病蟲防治。應堅持“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重點防治霜霉病、葉斑病、根(莖)腐病、蚜蟲、蠐螬、螻蛄、地老虎、根蛆、筒喙象等藜麥常見的病蟲害。選擇抗病品種,播種前可進行種子消毒處理,土傳病害或地下害蟲頻發的地區可進行種子包衣。     (七)適時收獲     藜麥種子活性很強,沒有休眠期,未及時收獲遭遇連綿降雨極易導致穗發芽而降低品質。當植株葉片變黃變紅,葉片大多脫落,莖稈開始變干,種子進入蠟熟期時,及時收獲;可人工收割或采用聯合收割機機械收獲。為保證藜麥品質,收獲前必須將病穗、雜株去掉,收割后及時拉運攤曬,防霉爛、防變質。     二、西部春播區     本區主要包括青海、西藏、甘肅、新疆等省(區),特別是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區,該地區多表現為干旱少雨。     (一)茬口與良種選擇     可選擇馬鈴薯、大麥、玉米、小麥、油菜等為前茬作物,避免連作。由于該地區海拔較高、溫差較大,應選擇適宜當地氣候生態條件的優良品種,避免未經試驗試種的跨區引種。具體可參照北部春播區。     (二)適期播種     在無霜期≥100天的區域,適播期為5月底前,一般不宜晚于6月中旬,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較為適宜。根據當地情況進行復播種植的,適播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上旬,選擇早熟品種為宜。采用地膜覆蓋播種的種植區域可適當提前播種。     (三)田間管理     確保播前土壤墑情利于種子發芽,播種后適當鎮壓,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查苗補缺,若缺苗要及時補種,補種以催芽播種為宜,缺苗處補苗后及時澆水(或雨后補播)。對于海拔較高地區,可采用地膜覆蓋的方式種植。     其他栽培與管理措施參考北部春播區。     三、南部春/秋播區     本區包括我國西南的云南、四川等省區,種植區域多呈現立體氣候特征,總體表現為緯度較低、光照充足。     (一)選擇良種     因地制宜科學選種,選擇抗倒伏、中早熟和抗穗發芽的紅藜、黑藜、白藜等經濟效益較高的品種,該地區條件多變,避免未經試驗試種的跨區引種。具體可參照北部春播區。     (二)適期播種     該地區可依據本地氣候特點適期播種,建議將生育期避開高溫季節,將開花期、成熟期與當地雨季錯開。云南地區播種期建議:根據藜麥品種生育期和海拔確定播種期,海拔2500米以上區域,一般5月底、6月初播種;海拔1800-2300米區域,一般7月中下旬、8月初播種;海拔1500米以下,光熱條件好,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可延遲至10月播種,建議適當增加播種量。四川地區播種期建議:干熱河谷區等季節性降雨頻發地區,秋播區域可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宜靈活選擇不同熟期品種,使成熟期避開雨季。其他地區可根據海拔高度和作物布局合理安排播種,海拔高于2800米區域,與當地高海拔作物如青稞等同期播種,建議選擇中、早熟品種;海拔1500-2800米區域,一般5月中旬前播種,成熟期安排在10月下霜之前。     (三)適時收獲     當植株葉片變黃變紅,葉片大多脫落,莖稈開始變干,種子進入蠟熟期時即可進行收獲。收獲時間宜選擇清晨進行,減少籽粒脫落損失。     其他栽培與管理措施參考北部春播區。     來源:農業農村部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文/云推小編)
打賞
免責聲明
本文為云推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云推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lfxiangjie.com/news/show-5228.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0相關評論
 

??2021 云推網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