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干旱半干旱地區。總體看,目前我國大部分糜子產區土壤墑情良好,有利于足墑播種,但局部還存在土壤濕度大、氣候不確定性大等不利因素。針對當前生產形勢和氣候特點,農業農村部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以“精細整地、精選良種、搶墑播種、科學施肥、防控病蟲、及時收獲”為重點的2022年糜子生產技術意見,指導各地抓好今年糜子生產。
一、精細整地
糜子籽粒小,頂土能力弱,整地質量對糜子全苗影響很大。糜子種植相對較晚,秋整地田塊春季可淺旋耕滅草;春季整地宜深松,盡量打破犁底層。春整地后及時鎮壓,使土壤達到上虛下實,表土平整,避免造成耕層土壤過虛,造成“吊苗”。
二、選用良種
糜子光溫反應敏感,廣適型品種缺乏,不同生態區應根據當地自然生態條件和生產實際,選擇熟期適宜、高產穩產的優良品種,杜絕跨區域盲目引種。
三、搶墑播種
糜子種植區域跨度大,各地應根據當地實際和土壤墑情搶墑播種。東北春糜子區4月下旬至5月下旬播種,北方春糜子區5月下旬到6月上旬播種。播前曬種1—2天,提高種子活力和發芽率。采用機械條播或穴播。根據留苗密度要求,畝播量1.0—1.5公斤,畝基本苗4—6萬株。高寒冷涼區可采用覆膜穴播。
四、科學施肥
根據土壤肥力、產量水平確定氮磷鉀用量。施肥以基肥為主,結合春季整地一次施入;一般畝施有機肥500—1000公斤,純氮10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氧化鉀4公斤。拔節期結合中耕,畝追施尿素7—10公斤。挑旗時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防止后期脫肥。覆膜種植提倡一次性施肥,畝施有機肥500—1000公斤,120天控釋純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氧化鉀4公斤,全生育期不再追肥。
五、防控病蟲草害
播前種子采用殺菌劑進行拌(悶)種,防治糜子黑穗病。苗期噴施殺蟲劑,防治粘蟲和粟莖跳甲。拔節后及時中耕除草,達到苗眼清晰、無雜草。麻雀多的地方要注意驅避。
六、及時收獲
一般穗基部的籽粒變硬且能用指甲掐破時即適收期,收割時捆成小捆碼起曬穗,及時脫粒。機械收獲應收割與脫粒分別進行,收割后應后熟7—10天再進行脫粒。
來源:農業農村部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