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肉羊遺傳育種科技創新團隊利用KASP測序技術,對400只具有產羔數記錄的云上黑山羊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基因SNP分布情況進行了檢測,發現該基因啟動子區一個新的SNP與產羔數顯著相關,并揭示了該SNP調控山羊產羔數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前沿(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上。
IGF1是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超家族的一員,也被稱為生長促進因子,參與脊椎動物的生長發育、免疫、細胞代謝、繁殖等。研究人員利用KASP分型和關聯分析確定了IGF1啟動子區域的一個突變位點g.64943050T>C與云上黑山羊產羔數顯著相關,通過雙熒光素酶報告試驗和EMSA驗證了IGF1突變個體轉錄活性顯著高于野生型。隨后,預測發現轉錄因子SP1可與IGF1突變后的啟動子區域相結合,并利用CCK-8和細胞增殖因子的表達驗證了SP1通過調控IGF1的轉錄表達促進山羊顆粒細胞增殖。該研究揭示了IGF1啟動子區突變位點調控山羊產羔數的分子機制,為山羊產羔數性狀研究提供了新的啟示。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國家肉羊產業技術體系、云南省科技創新人才計劃等的支持。客座碩士研究生李昆諭和博士后劉玉芳為文章第一作者,儲明星研究員和洪瓊花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原文鏈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ell.2022.873095/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