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向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確定“世界牛奶日”的建議,經征求其它國家及700多位乳業屆人士的意見,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確定,每年6月1日為“世界牛奶日”。在牛奶日期間,世界各地都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向公眾宣傳乳及乳制品營養知識和對健康的重要性,倡導人們多食用乳制品。在我國,世界牛奶日和全國乳品營養周是關聯一起的節日,業已成為乳業人面向社會、面向消費者的乳品科普宣傳的舞臺。
值此2022年世界牛奶日﹒全國乳品營養周到來之際,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邀請業內權威專家,以科學實驗結果為依據,撰寫有分量的乳品知識科普文章,讓廣大消費者正確認識乳與乳制品,科學消費乳與乳制品。
今天我們分享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教授楊貞耐、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在讀博士戶行宇撰寫的文章《奶酪-高營養易吸收的乳制品》,從認識奶酪、奶酪的營養成分、奶酪中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等方面為我們解析奶酪的營養價值。
近期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進一步提高了奶及奶制品的每日攝入量,達到300-500克,更加突顯了奶制品在國民飲食中的重要性。奶酪作為“奶中貴族”,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殊不知奶酪不僅高營養,而且還是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乳制品。
認識奶酪
奶酪是指生鮮乳(也可以用脫脂乳或稀奶油)在發酵劑與凝乳酶的作用下發生凝固,排除乳清,將凝塊壓成所需形狀,經成熟或不經成熟而制成的固態乳制品。未經發酵成熟的產品稱為新鮮奶酪;經長時間發酵成熟而制成的產品稱為成熟奶酪。通常每1kg奶酪約需要10 kg的牛奶制成,可以說奶酪是高度濃縮的牛奶營養精華,俗稱“奶黃金”。奶酪的種類很多,依據其水分含量可分為軟質、半硬質(半軟質)、硬質和超硬質奶酪。
奶酪的營養成分
大部分奶酪中的蛋白質含量約為20%-35%,脂肪含量為30%左右。食用一份(50g)奶酪即可以滿足每日奶及奶制品的膳食需求。同時奶酪中還含有糖類、有機酸,多種礦物元素(鈣、磷、鈉、鉀、鎂、鐵、鋅)及豐富的維生素和活性成分如維生素A、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如B1、B2、B6、B12,煙酸、泛酸、葉酸、生物素等。此外由于奶酪也是發酵類的乳制品,除經過熱燙工藝的馬蘇里拉奶酪不含有活菌外,大部分奶酪還含有大量的有利于健康的微生物如益生菌。
奶酪中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
蛋白質 奶酪含有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奶酪蛋白質的功效比(PER)為3.7,高于牛奶中酪蛋白的PER值(2.5)。奶酪蛋白質中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率為89.1%,高于牛奶的85.7%。由于奶酪在成熟過程中,在微生物及酶的作用下蛋白質不斷發生降解,導致化學鍵斷裂,然后分解生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其實際消化率為96.2%-97.5%,某些奶酪甚至可達100%,高于全脂牛奶的蛋白消化率(91.9%)。此外,蛋白質水解成氨基酸的中間產物——生物活性肽更是有益于健康。這些生物活性肽具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降壓、抗菌、免疫調節、細胞調節、抗癌、抗齲齒、抗血栓、抗炎、降膽固醇活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活性肽有降壓肽、磷酸肽和阿片肽。 脂肪 不同奶酪品種中脂肪的消化率在88%~94%之間,奶酪的脂肪中含有60%的飽和脂肪酸(SFA),23.5%的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和4.6%的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硬脂酸是奶酪中SFA的重要成分,可轉化為 MUFA 油酸C18:1,該油酸被認為是飲食中更健康的脂肪來源之一。更重要的是,SFA在細胞調節、基因表達以及遺傳作用中起著重要作用。奶酪中的脂肪酸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也會分解成小分子有機酸,不僅更容易被消化吸收,還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比如丁酸具有預防癌癥的作用;辛酸和癸酸具有抗病毒活性;月桂酸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抗齲齒的特性。此外,奶酪還含有豐富的共軛亞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CLA 是包含共軛不飽和雙鍵亞油酸(C18:2)的幾何異構體混合物。CLA對人體健康具有多種有益作用,其包括抗癌,抗脂肪形成,抗動脈粥樣硬化,抗糖尿病和抗炎作用等。 乳糖 成熟的奶酪中是不含乳糖的,因為在奶酪的切割和壓榨工藝中,大部分乳糖溶解于乳清中隨乳清一起排出,剩余的乳糖也會在發酵過程中轉化生成乳酸,然后在奶酪成熟過程中轉變成二乙酰、乙醛、乙酸、乙醇和CO2,進而分解所有的乳糖。除了新鮮奶酪和少數的軟質奶酪,其他類型的奶酪都是不含乳糖的。因此奶酪可以很好地滿足乳糖不耐癥患者對乳制品的需求,而不會產生腹痛、胃脹和惡心等乳糖不耐的癥狀。 鈣 奶酪是最好的食物鈣來源,奶酪中鈣含量豐富,1kg半硬質或硬質奶酪中含有約6-11g鈣。 一份(50g)半硬質或硬質奶酪能夠提供300-550mg的鈣含量,幾乎涵蓋了所有年齡段每日推薦鈣攝入量的50%以上。在瑞士,每天71%的鈣攝入量是以牛奶和奶制品的形式攝入的,大約20%是半硬質奶酪或硬奶酪。此外,奶酪中還含有豐富的磷、鎂等多種重要的礦物質,使得奶酪中有較好的鈣磷比,可以與奶酪中的酪蛋白相結合。因此相比于牛奶和酸奶中的鈣,奶酪中的鈣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進入我國的奶酪種類越來越多,食用方法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不僅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佐餐,搭配各種西式料理,現在還實現了和中式料理的完美結合??傊煌汤?,風味各異,總能找到適合你的那一款。
楊貞耐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從事乳品加工技術的理論和應用研究30余年,開發出功能性乳酸菌發酵劑、凝乳酶制劑、乳糖酶制劑等并實現了相關乳制品產業化示范應用及生產。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家863計劃、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北京市教委科研計劃重點項目等30余項。取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PNAS第一作者論文1篇,IF10.27),主編《乳品加工新技術》、《乳品生產新技術》。
2015年入選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2009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第二屆中國乳品加工業“十大杰出科技人物”(2006年);首批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乳制品加工崗位科學家(執行專家)(2008-2012)、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2016-)。
戶行宇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功能性乳制品加工,包括乳糖衍生的功能性低聚糖和益生菌包埋等方向。曾在樸誠乳業(集團)有限公司擔任研發經理,開發無添加類酸奶產品。在新希望藍海乳業有限公司擔任研發工程師,開發出“U谷”酸奶系列產品。
蛋白質 奶酪含有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奶酪蛋白質的功效比(PER)為3.7,高于牛奶中酪蛋白的PER值(2.5)。奶酪蛋白質中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率為89.1%,高于牛奶的85.7%。由于奶酪在成熟過程中,在微生物及酶的作用下蛋白質不斷發生降解,導致化學鍵斷裂,然后分解生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其實際消化率為96.2%-97.5%,某些奶酪甚至可達100%,高于全脂牛奶的蛋白消化率(91.9%)。此外,蛋白質水解成氨基酸的中間產物——生物活性肽更是有益于健康。這些生物活性肽具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降壓、抗菌、免疫調節、細胞調節、抗癌、抗齲齒、抗血栓、抗炎、降膽固醇活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活性肽有降壓肽、磷酸肽和阿片肽。 脂肪 不同奶酪品種中脂肪的消化率在88%~94%之間,奶酪的脂肪中含有60%的飽和脂肪酸(SFA),23.5%的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和4.6%的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硬脂酸是奶酪中SFA的重要成分,可轉化為 MUFA 油酸C18:1,該油酸被認為是飲食中更健康的脂肪來源之一。更重要的是,SFA在細胞調節、基因表達以及遺傳作用中起著重要作用。奶酪中的脂肪酸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也會分解成小分子有機酸,不僅更容易被消化吸收,還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比如丁酸具有預防癌癥的作用;辛酸和癸酸具有抗病毒活性;月桂酸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抗齲齒的特性。此外,奶酪還含有豐富的共軛亞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CLA 是包含共軛不飽和雙鍵亞油酸(C18:2)的幾何異構體混合物。CLA對人體健康具有多種有益作用,其包括抗癌,抗脂肪形成,抗動脈粥樣硬化,抗糖尿病和抗炎作用等。 乳糖 成熟的奶酪中是不含乳糖的,因為在奶酪的切割和壓榨工藝中,大部分乳糖溶解于乳清中隨乳清一起排出,剩余的乳糖也會在發酵過程中轉化生成乳酸,然后在奶酪成熟過程中轉變成二乙酰、乙醛、乙酸、乙醇和CO2,進而分解所有的乳糖。除了新鮮奶酪和少數的軟質奶酪,其他類型的奶酪都是不含乳糖的。因此奶酪可以很好地滿足乳糖不耐癥患者對乳制品的需求,而不會產生腹痛、胃脹和惡心等乳糖不耐的癥狀。 鈣 奶酪是最好的食物鈣來源,奶酪中鈣含量豐富,1kg半硬質或硬質奶酪中含有約6-11g鈣。 一份(50g)半硬質或硬質奶酪能夠提供300-550mg的鈣含量,幾乎涵蓋了所有年齡段每日推薦鈣攝入量的50%以上。在瑞士,每天71%的鈣攝入量是以牛奶和奶制品的形式攝入的,大約20%是半硬質奶酪或硬奶酪。此外,奶酪中還含有豐富的磷、鎂等多種重要的礦物質,使得奶酪中有較好的鈣磷比,可以與奶酪中的酪蛋白相結合。因此相比于牛奶和酸奶中的鈣,奶酪中的鈣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進入我國的奶酪種類越來越多,食用方法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不僅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佐餐,搭配各種西式料理,現在還實現了和中式料理的完美結合??傊煌汤?,風味各異,總能找到適合你的那一款。
楊貞耐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從事乳品加工技術的理論和應用研究30余年,開發出功能性乳酸菌發酵劑、凝乳酶制劑、乳糖酶制劑等并實現了相關乳制品產業化示范應用及生產。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家863計劃、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北京市教委科研計劃重點項目等30余項。取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PNAS第一作者論文1篇,IF10.27),主編《乳品加工新技術》、《乳品生產新技術》。
2015年入選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2009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第二屆中國乳品加工業“十大杰出科技人物”(2006年);首批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乳制品加工崗位科學家(執行專家)(2008-2012)、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2016-)。
戶行宇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功能性乳制品加工,包括乳糖衍生的功能性低聚糖和益生菌包埋等方向。曾在樸誠乳業(集團)有限公司擔任研發經理,開發無添加類酸奶產品。在新希望藍海乳業有限公司擔任研發工程師,開發出“U谷”酸奶系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