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著名期刊《Food Chemistry》(中科院1區,IF=7.5157)在線發表了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漿果團隊題為“Post-verais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water deficit strategies enhance Reliance grapes quality under root restriction”的研究論文,研究了不同頻次的水分虧缺處理對葡萄果實品質的影響。
葡萄是一種在全世界廣泛種植的經濟作物,一定程度的水分虧缺處理可以提高葡萄果實品質。該研究從轉色期開始,在相同澆水量的情況下對寒香蜜葡萄進行兩種不同頻次的水分虧缺處理,通過UPLC-MS和GC-MS對葡萄果實代謝產物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發現,兩次處理均增加了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降低了蘋果酸、酒石酸和檸檬酸含量。同時,水分虧缺組酚類、花色苷、白藜蘆醇和黃酮醇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此外,兩次水分虧缺處理還增加了特征香氣,尤其是酯類物質的含量。該研究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葡萄品質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院青年教師冷鋒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我院果樹學科謝兆森教授和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林木果樹研究所張夏南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揚州大學青年教師李有梅、碩士研究生周嘉玲、孫黎平、張鑰,舟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王呈陽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王世平老師、王磊研究員參與了部分工作。該研究得到江蘇現代農業產業單項技術研發基金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2.13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