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舉辦的“Infofish 2022 世界蝦類貿易大會”上,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CAPPMA)會長崔和介紹,未來幾年,中國蝦產量有望穩定在150萬噸左右。
崔和稱,2021年中國的對蝦產量超過160萬噸,近些年野生蝦捕撈量和淡水養殖產量增速放緩,海水養殖產量實現增長。這主要歸功于北方養殖面積的擴大,以及南方省份養殖場增添了許多工業化設備,去年海水養殖產量上升至95萬噸。
“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幾年中國的蝦產量將穩定在150萬噸。”崔和說。
另一方面,中國蝦類出口已大幅下滑,而進口正迅速超過出口。“在短短的六年時間內,中國從一個蝦類凈出口國演變為凈進口國。過去三年,中國蝦類出口量下降,主要受疫情影響,我們預計情況不會很快好轉。”崔和說。
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量創下81萬噸歷史記錄,主要為初級加工冷凍產品。然而,疫情對進口產生了嚴重沖擊,進口商擔心包裝材料上檢出新冠病毒,而且在港口等待清關的時間壓力也加大了。
UCN統計,2020年中國海產品進口額萎縮20%,至127億美元,結束了連續兩年的兩位數增長趨勢。
崔和稱,“中國政府執行的嚴格防疫政策已逐漸開始放松,我們看到蝦類及其他海產品的進口呈現出驚人的增長,我們相信在長期內,這一增長趨勢將繼續上升。”
2022年前四個月,中國進口22.4萬噸蝦產品,同比增長26%,進口額突破14.5億美元,同比增長51%。
“此外,蝦類作為中國消費者最喜愛的海產品,在家庭消費中的份額也將繼續增長。”崔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