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農學院馬忠華團隊與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高學文團隊合作在《 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發表題為“Inhibition of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GCN5 by atranscription factor FgPacC controls fungal adaptionto host-derived iron stres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轉錄因子FgPacC介導小麥赤霉病菌適應寄主高鐵環境的表觀遺傳新機制,研究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病原菌寄主適應性的分子機制,并為赤霉病防控新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論基礎。
鐵(Iron)作為一種生命必需的基本元素,在生物體的呼吸、DNA 合成和修復、核糖體合成等代謝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細胞內積累過量的鐵離子會引起 Fenton 反應的發生,進而導致活性氧的積累對細胞產生毒害。因此病原菌侵染宿主過程中進化出復雜的策略精細調節鐵的獲取、消耗和儲存,從而維持細胞內鐵的穩態。在哺乳動物和禾本科植物中均發現,寄主可在病菌侵染位點大量積累鐵離子從而抑制病菌的侵染,但病菌如何適應宿主的高鐵環境目前尚不清楚。
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大面積小麥/玉米輪作和秸稈還田等因素的影響,赤霉病在我國呈加重發生態勢,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在該研究中,作者發現赤霉病菌-小麥互作過程中,小麥質外體中積累大量的鐵離子(Fe2+)進而抑制赤霉病的侵染。為克服這種脅迫,赤霉病菌通過誘導植物堿化,使得轉錄因子FgPacC被切割成30-kDa的活性形式(FgPacC30)并易位到細胞核中,FgPacC30直接與真菌鐵吸收基因的啟動子結合并抑制其表達。有意思的是,作者首次發現FgPacC30能夠結合并抑制組蛋白乙酰轉移酶FgGcn5活性,進而抑制的H3K18和H2BK11乙酰化水平,阻斷鐵吸收基因的表達。此外,作者還鑒定到蛋白激酶FgHal4,它在高鐵條件下參與FgPacC30的磷酸化,從而保護FgPacC30免受26S蛋白酶體依賴性降解。綜上所述,轉錄因子FgPacC通過抑制SAGA(SPT-Ada-Gcn5乙酰轉移酶)復合體活性負調控鐵吸收基因表達,保護真菌免受寄主高鐵脅迫,在表觀遺傳水平上揭示了病原真菌抵御宿主鐵脅迫的分子機制。
顧沁副教授和王玉潔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顧沁副教授、高學文教授和馬忠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陳云教授、伍輝軍副教授、淮陰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玉明教授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Nancy P. Keller教授等也參與了本研究工作,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合作項目、江蘇省優秀青年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支持。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93/nar/gkac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