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2022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期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教授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上海海洋大學原校長潘迎捷教授共同主持的企業家高峰對話受到與會者的關注。來自伊利、IFF、菲仕蘭、百事、江中食療、飛鶴、雀巢、藝康、安琪、良品鋪子等國內外知名食品企業代表,圍繞“以‘大食物觀’把握食品安全與健康新機遇”主題暢所欲言,共謀未來發展之路。
孫寶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并進一步強調,“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反映的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樹立“大食物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是順應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此背景下,如何牢牢把握住食品行業新一輪發展機遇,走好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通過加快提升食品安全與健康的科技創新能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豐富多樣、更加營養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人思考。 潘迎捷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上海海洋大學原校長 “大食物觀”彰顯的是一種不同于歷史上任何一種認識的全新食物理念,為未來我國食品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在以“大食物觀”拓展食物來源,優化食物結構,滿足人民群眾對食物多樣化、精細化、營養健康化新需求的根本遵循中,食物安全是實施這一戰略的基本保證。在從耕地資源拓展到國土資源,由傳統食物向現代食物,單一食物向多元食物的轉型中,食物安全也從傳統的糧食安全提升到內涵更加全面豐富的食物安全。這一過程中,新舊食品安全問題疊加的挑戰更加突出,各種食品安全風險無處不在,因此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把各種風險控制在安全范圍內是必須堅守的一條不可逾越的底線。希望我們食品人把握時代脈搏,將“大食物觀”理念融入科技創新實踐,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在質量上提升食品的功能與營養,從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劉春喜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入推進,食品行業正在朝著全營養、高科技、低碳化的方向快速迭代發展,面對新時代的新機遇與新挑戰,讓人民群眾吃得更健康已經成為我國食品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使命。作為健康食品行業的龍頭企業,伊利以全面價值領先目標為引領,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堅定推進創新驅動,加大產品創新投入,加強全鏈創新協同,加快技術創新應用,不斷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引領行業科技創新發展,實現全面價值領先。 李永敬
IFF全球副總裁兼Nourish事業部亞太區總裁 “大食物觀”的提出正當時,倡導全方位、多途徑、可持續性地開發食品資源很重要。第一應重視對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如含有高質量蛋白、益生菌等的產品)的研究;第二應重視對老年食品的研究;第三應重視對高性價比食品的研究,以應對全球經濟衰退帶來的風險;第四應重視可持續發展,這與“大食物觀”緊密相關,也是永恒性的課題,特別是以可持續性、環保、高效的方式,向地球借用食物。 陳 戈
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菲仕蘭至今已走過151年,之所以能走這么長,除了荷蘭奶農的世代傳承,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嚴守食品質量安全,不斷創新研發,既滿足消費者對基礎乳制品的需要,又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健康和營養的新產品。菲仕蘭通過技術創新和原料創新,保障嬰幼兒食品的安全,助力嬰幼兒健康的成長。 史岳臣
百事(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在進入中國的40多年里,百事始終攜手中國,服務中國,扎根中國。百事秉持的理念是把創新本地化,通過先進技術,滿足本土消費者的需求。百事的發展觀為百事正持計劃,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正持農業,所有原材料要從持續發展認證、再生農業以及扶持種植者回報方面來幫助農業發展;二是正持價值鏈,通過對包裝材料的綜合利用降低能耗;三是正持產品,通過原料和技術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鐘虹光
江中食療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江中食療是從江中制藥延伸出的中醫食療產業,主要致力于讓人們享受美味的同時,收獲健康,目前江中食療主要在改善胃腸道功能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未來會繼續在這條道路上努力,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江中食療使用的技術主要源于我國中醫藥的積累,其中也含有包括果蔬益生菌發酵的邏輯。“大食物觀”為江中食療未來的發展方向指引了方向。 盧 光
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副總裁 飛鶴乳業一貫嚴抓質量控制,從源頭保障奶牛的健康以及牛奶的高品質;建立嚴格質量控制標準;提升除害管理措施,從源頭確保各個廠區生產環境的衛生環境;引入AIB食品安全統一標準,提升自身品質和安全衛生保障能力;與權威機構合作不斷提升自身水平。未來將以“大食物觀”思想為引領,與社會各界同仁一道,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產品價值,為我國食品安全健康水平的提升貢獻力量。 孫 偉
雀巢公司大中華大區法規與科學事務負責人、副總裁 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需品,到2025年全球人口將突破90億,食物供應和環境壓力隨之而來,同時全球消費者對于健康食品的選擇,自身健康意識的提升,也在不斷發展,加之政府部門對可持續發展的倡導,都催生了食品行業不斷創新的趨勢。傳統種植和養殖產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植物基食品、細胞培養肉及微生物領域的持續創新將是未來行業關注的重點領域。科技進步是解決食物供給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矛盾的最根本推動力,同時也對食品安全評估體系與機制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著眼于行業和監管兩個方面的能力建設,在給予行業充分創新法規環境的同時,借鑒有益的食品安全管理經驗才能使科學監管落到實處。推動食品科技進步,才是食品行業在“大食物觀”前提下發展的必由之路。
潘世昆
藝康集團工業事業群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 對于“大食物觀”的理解,一是要全方位、多途徑地開發安全、健康的食品資源,二是要做到保護生態環境,這與藝康的經營理念相當一致。當前全球經濟環境并不樂觀,但是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趨勢沒有變,產業日益趨近于標準化、規模化、多樣化,上下游整合,跨業態融合態勢仍然突顯。藝康的服務能力遍及農場到餐桌整個食品的產業鏈,能夠有效支持客戶跨業態融合創新,科學守護食品安全。 覃先武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質量官、總工程師 “大食物觀”提到要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這為我們未來蛋白質產業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分析認為,未來會形成巨大的蛋白質缺口,因此尋找可持續替代蛋白已經成為學術界、產業界的共識,微生物蛋白潛力巨大,酵母蛋白是一種環境友好的可以持續供給優質的微生物蛋白資源,但在世界范圍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安琪公司將致力于替代蛋白技術創新,服務全人類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 俞偉祖
良品鋪子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過去零食行業給消費者的印象是不太健康,為此良品鋪子在“三減”及天然性、功能性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零食對身體健康方面的作用包括情緒方面,如在一定程度上疏減壓力。“食藥同源”將是零食行業下一個發展機遇。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的發展和投入。食品企業尤其是本土企業在科技創新的投入上仍待加強,否則會造成產品缺乏競爭壁壘,產品同質化嚴重,從而進入打價格戰的惡性競爭,而利潤率不足,也會使企業缺乏持續的資金支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并進一步強調,“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反映的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樹立“大食物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是順應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此背景下,如何牢牢把握住食品行業新一輪發展機遇,走好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通過加快提升食品安全與健康的科技創新能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豐富多樣、更加營養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人思考。 潘迎捷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上海海洋大學原校長 “大食物觀”彰顯的是一種不同于歷史上任何一種認識的全新食物理念,為未來我國食品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在以“大食物觀”拓展食物來源,優化食物結構,滿足人民群眾對食物多樣化、精細化、營養健康化新需求的根本遵循中,食物安全是實施這一戰略的基本保證。在從耕地資源拓展到國土資源,由傳統食物向現代食物,單一食物向多元食物的轉型中,食物安全也從傳統的糧食安全提升到內涵更加全面豐富的食物安全。這一過程中,新舊食品安全問題疊加的挑戰更加突出,各種食品安全風險無處不在,因此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把各種風險控制在安全范圍內是必須堅守的一條不可逾越的底線。希望我們食品人把握時代脈搏,將“大食物觀”理念融入科技創新實踐,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在質量上提升食品的功能與營養,從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劉春喜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入推進,食品行業正在朝著全營養、高科技、低碳化的方向快速迭代發展,面對新時代的新機遇與新挑戰,讓人民群眾吃得更健康已經成為我國食品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使命。作為健康食品行業的龍頭企業,伊利以全面價值領先目標為引領,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堅定推進創新驅動,加大產品創新投入,加強全鏈創新協同,加快技術創新應用,不斷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引領行業科技創新發展,實現全面價值領先。 李永敬
IFF全球副總裁兼Nourish事業部亞太區總裁 “大食物觀”的提出正當時,倡導全方位、多途徑、可持續性地開發食品資源很重要。第一應重視對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如含有高質量蛋白、益生菌等的產品)的研究;第二應重視對老年食品的研究;第三應重視對高性價比食品的研究,以應對全球經濟衰退帶來的風險;第四應重視可持續發展,這與“大食物觀”緊密相關,也是永恒性的課題,特別是以可持續性、環保、高效的方式,向地球借用食物。 陳 戈
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菲仕蘭至今已走過151年,之所以能走這么長,除了荷蘭奶農的世代傳承,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嚴守食品質量安全,不斷創新研發,既滿足消費者對基礎乳制品的需要,又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健康和營養的新產品。菲仕蘭通過技術創新和原料創新,保障嬰幼兒食品的安全,助力嬰幼兒健康的成長。 史岳臣
百事(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在進入中國的40多年里,百事始終攜手中國,服務中國,扎根中國。百事秉持的理念是把創新本地化,通過先進技術,滿足本土消費者的需求。百事的發展觀為百事正持計劃,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正持農業,所有原材料要從持續發展認證、再生農業以及扶持種植者回報方面來幫助農業發展;二是正持價值鏈,通過對包裝材料的綜合利用降低能耗;三是正持產品,通過原料和技術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鐘虹光
江中食療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江中食療是從江中制藥延伸出的中醫食療產業,主要致力于讓人們享受美味的同時,收獲健康,目前江中食療主要在改善胃腸道功能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未來會繼續在這條道路上努力,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江中食療使用的技術主要源于我國中醫藥的積累,其中也含有包括果蔬益生菌發酵的邏輯。“大食物觀”為江中食療未來的發展方向指引了方向。 盧 光
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副總裁 飛鶴乳業一貫嚴抓質量控制,從源頭保障奶牛的健康以及牛奶的高品質;建立嚴格質量控制標準;提升除害管理措施,從源頭確保各個廠區生產環境的衛生環境;引入AIB食品安全統一標準,提升自身品質和安全衛生保障能力;與權威機構合作不斷提升自身水平。未來將以“大食物觀”思想為引領,與社會各界同仁一道,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產品價值,為我國食品安全健康水平的提升貢獻力量。 孫 偉
雀巢公司大中華大區法規與科學事務負責人、副總裁 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需品,到2025年全球人口將突破90億,食物供應和環境壓力隨之而來,同時全球消費者對于健康食品的選擇,自身健康意識的提升,也在不斷發展,加之政府部門對可持續發展的倡導,都催生了食品行業不斷創新的趨勢。傳統種植和養殖產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植物基食品、細胞培養肉及微生物領域的持續創新將是未來行業關注的重點領域。科技進步是解決食物供給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矛盾的最根本推動力,同時也對食品安全評估體系與機制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著眼于行業和監管兩個方面的能力建設,在給予行業充分創新法規環境的同時,借鑒有益的食品安全管理經驗才能使科學監管落到實處。推動食品科技進步,才是食品行業在“大食物觀”前提下發展的必由之路。
潘世昆
藝康集團工業事業群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 對于“大食物觀”的理解,一是要全方位、多途徑地開發安全、健康的食品資源,二是要做到保護生態環境,這與藝康的經營理念相當一致。當前全球經濟環境并不樂觀,但是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趨勢沒有變,產業日益趨近于標準化、規模化、多樣化,上下游整合,跨業態融合態勢仍然突顯。藝康的服務能力遍及農場到餐桌整個食品的產業鏈,能夠有效支持客戶跨業態融合創新,科學守護食品安全。 覃先武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質量官、總工程師 “大食物觀”提到要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這為我們未來蛋白質產業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分析認為,未來會形成巨大的蛋白質缺口,因此尋找可持續替代蛋白已經成為學術界、產業界的共識,微生物蛋白潛力巨大,酵母蛋白是一種環境友好的可以持續供給優質的微生物蛋白資源,但在世界范圍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安琪公司將致力于替代蛋白技術創新,服務全人類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 俞偉祖
良品鋪子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過去零食行業給消費者的印象是不太健康,為此良品鋪子在“三減”及天然性、功能性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零食對身體健康方面的作用包括情緒方面,如在一定程度上疏減壓力。“食藥同源”將是零食行業下一個發展機遇。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的發展和投入。食品企業尤其是本土企業在科技創新的投入上仍待加強,否則會造成產品缺乏競爭壁壘,產品同質化嚴重,從而進入打價格戰的惡性競爭,而利潤率不足,也會使企業缺乏持續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