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日,里斯本 —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出席聯合國海洋大會題為“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幫助小規模手工漁民獲得海洋資源和市場機遇 ”的互動對話并表示,全球在落實漁業相關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方面呈現積極態勢,但仍然需再接再厲,挖掘該部門潛力,為全世界提供所需食物。在此過程中,尤其應重視加大水產養殖業發展力度。
屈總干事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們的海洋、河流和湖泊可為全球貢獻食物,但前提是我們以負責任、可持續和公平的方式利用這些寶貴資源。”
屈總干事強調,落實關注水下生物的SDG14至關重要。糧農組織作為漁業和水產養殖領域的主要全球論壇,是SDG14四項具體目標的監管機構,并同時承擔另外三項目標的共同監管職責。
屈總干事引用當天早些時候發布的糧農組織2022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報告所列數據,就上述具體目標迄今為止所取得的進展進行了分析。
目標14.4要求恢復魚類種群,到2020年達到最高可持續產量水平。這一目標的衡量指標是處于生物可持續產量水平范圍內的魚類種群占比。
屈總干事指出,這一目標并未實現,2017年至2019年期間以可持續水平捕撈的種群比例下降了1.2%。但是,如按捕撈量加權計算,生物可持續種群占海洋漁業上岸量的82.5% ,較上次評估水平提高近 4%。
這表明漁業種群正在有效管理下實現恢復。屈總干事補充指出:“要實現目標 14.4,有效管理就是最好的保護。”
關于目標14.6,即:取消那些助長過度捕撈以及助長非法、不報告和不管制捕魚的補貼,屈總干事表示在《1995年聯合國魚類種群協定》、《1995年負責任漁業行為守則》以及《2009年糧農組織港口國措施協定》等具有全球約束力的文書幫助下,相關工作正在取得進展。
屈總干事表示,糧農組織與民間社會、私營部門、學術界和聯合國系統合作,繼續支持成員國實施相關全球和區域性文書。他還向世界貿易組織“就漁業補貼達成史無前例的協定”表示祝賀。
目標14.7旨在提高漁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重點關注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屈總干事提及,實現目標14.7要求對現有的水產價值鏈進行升級和優化,而初步分析表明這一目標正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最后,目標14.b呼吁幫助小規模手工漁民獲取海洋資源和市場機遇。屈總干事表示這對于發展可持續生計而言最為關鍵,并補充說該目標也呈積極趨勢。
小規模漁民占漁業部門從業人員的90%,貢獻了世界40%的漁業捕撈量,承認并保護其權利的國家框架正日益涌現。
“幫助小規模漁民加強韌性并支持他們參與決策過程,是確保漁業部門長期可持續發展和保障健康海洋的關鍵所在,”屈總干事說道。他還表示,今年是國際手工漁業和水產養殖年,這為進一步推進目標14.b提供了良機。
精誠合作,推動落實SDG14
屈總干事指出,在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SDG14獲得的供資量最少,但是這項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戰略性和創新型伙伴關系、承諾以及融資。
此外,雖然未在SDG14中予以直接體現,但是通過水產品為全球提供食物必然涉及水產養殖。屈總干事指出,除提供食物外,水產養殖還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市場以支持億萬民眾的生計。無論是婦女、青年,還是土著社區,均可從中受益。
屈總干事表示,為應對當前一系列挑戰,糧農組織《2022-2031年戰略框架》支持包括水產體系在內的全球農業糧食體系盡快推進轉型,實現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和更好生活,不讓任何人掉隊。
為實現這一愿景,糧農組織積極推進落實藍色轉型,并為此設定了三個核心目標:
可持續水產養殖集約化發展和推廣;
有效管理各類漁業形式;
升級價值鏈,確保水產體系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可行性。
盡管距離落實SDG14和《2030年議程》其余各項目標的所剩時間已不足8年,但屈總干事表示這三項核心目標完全可以實現。他敦促“讓我們以今天的對話和此次重要的聯合國海洋大會為契機,推動和加快采取行動,為海洋、人類、繁榮和地球而奮斗”。
相關鏈接:
《2022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概要:
https://www.fao.org/3/cc0463zh/cc0463zh.pdf
《2022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英文全文:
https://www.fao.org/3/cc0461en/cc0461en.pdf
《2022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交互故事:
https://www.fao.org/state-of-fisheries-aquaculture/en/
聯合國海洋大會:
https://www.un.org/zh/conferences/ocean2022
聯合國糧農組織漁業和水產養殖:
https://www.fao.org/fishery/zh/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