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 7月8日,天津第12期食品抽檢結果出爐,抽檢的餐飲食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食用農產品、罐頭、酒類、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糧食加工品、其他食品、肉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水果制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等12大類551批次樣品中,有3批次檢出不合格,不合格樣品為餐飲食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和食用農產品各1批次,本次抽檢合格率99.46%。
其中,不合格食用農產品為:天津市寶坻區凍吧冷凍食品經營鋪銷售的鮮魷魚檢出鎘(以Cd計)不合格。
鎘是最常見的重金屬元素污染物之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規定,鎘在頭足類軟體動物中的限量值為2.0mg/kg。鮮魷魚中鎘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其養殖過程中富集環境中的鎘元素。
不合格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為:天津市克青干果經營部銷售的標稱天津市葵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干炒瓜子檢出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合格。
過氧化值是指油脂中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形成過氧化物,是油脂酸敗的早期指標。一般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但食用過氧化值嚴重超標的食品可能導致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GB 1930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堅果與籽類食品》規定,熟葵花籽的過氧化值應不超過0.80g/100g。
另外1批次不合格樣品為:天津市津南區梓欣小面店的餐碗檢出大腸菌群不合格。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餐(飲)具》(GB 14934—2016)中規定大腸菌群不得檢出。造成復用餐飲具中大腸菌群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餐(飲)具在清洗、滅菌過程中受到人員、工器具的污染,滅菌不徹底導致;也可能是餐(飲)具存放的區域不潔凈,而造成了二次污染所致。
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樣品,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已要求相關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執法部門及時對不合格食品及其生產經營者依法查處,進一步督促企業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切實采取下架、召回等措施控制風險,并將相關情況記入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記錄。相關查處情況按管理權限依法依規公開。
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2022年第12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不合格樣品信息
相關報道: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2022年第12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
本文由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網站客服。
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2022年第12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不合格樣品信息
相關報道: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2022年第12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
本文由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網站客服。
(文/云推小編)
打賞
免責聲明
- ?
- 本文為云推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云推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lfxiangjie.com/news/show-8889.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0 條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