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植物光生物學團隊與國外科研單位合作,系統闡述了萵苣的生物活性物組成及健康功效,并綜合分析了采前與采后因素對品質的影響。相關文章發表在《食品科學和食品安全綜述(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上。
據楊曉博士介紹,萵苣是設施水培及植物工廠等受控環境下栽培的主要作物,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多種健康功效,深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通過優化采前與采后栽培管理可有效改善萵苣功能成分,提升萵苣營養品質,為居民提供健康營養的蔬菜產品。
該文綜合分析了萵苣生物活性化合物組成與含量,如類黃酮、類胡蘿卜素、B 族維生素、抗壞血酸、生育酚和倍半萜內酯等,以及不同栽培類型(皺葉生菜、奶油生菜、結球生菜、直立生菜、萵筍)之間的差異;闡述了萵苣在預防心血管疾病、預防糖尿病、抗炎癥、抗癌等方面的功效;系統解析了通過優化采前栽培技術(如光溫管理、肥料管理、遮蔭等)以及采后管理(如成熟度選擇、鮮切加工、貯藏條件)等措施對萵苣特定品質成分積累的影響,并對提升萵苣品質和健康功效的未來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為深入解析萵苣的營養品質形成及健康功效,進一步優化萵苣栽培技術提供了理論基礎。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111/1541-4337.12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