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為高溫季節,加上部分地區受雷雨天氣和臺風的影響,水體環境變化較大,養殖生產管理的難度加大,引發多種疾病。根據近年同期全國水產養殖疾病測報數據和今年天氣情況,我們對8月易發疾病進行了預測,提出防病措施建議,供參考。
一、易發疾病
8月水產養殖應該重點關注草魚出血病、鯉浮腫病、錦鯉皰疹病毒病、鯽造血器官壞死病、刺激隱核蟲病、白斑綜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急性肝胰腺壞死病、傳染性皮下和造血組織壞死病和蝦肝腸胞蟲病等疾病。
(一)魚類疾病
1.草魚出血病:病原為草魚呼腸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魚及青魚,發病水溫為20℃~30℃。病魚鰓蓋或鰭條基部出血,肌肉點狀出血、肝脾充血。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和寧夏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2.鯉浮腫病:病原為鯉浮腫病毒,主要危害鯉和錦鯉,發病水溫為17℃~30℃,尤其在20℃~28℃易暴發。病魚上浮、聚堆游邊,眼球凹陷,魚種階段有時出現全身浮腫。該病發病急,死亡率高。河北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3.錦鯉皰疹病毒病:病原為鯉皰疹病毒Ⅲ型(又稱錦鯉皰疹病毒),主要危害鯉、錦鯉及其變種,發病水溫為18℃~28℃。病魚停止游泳,眼球凹陷,鱗片有血絲,皮膚上出現蒼白的塊斑與水泡,鰓出血并產生大量粘液或組織壞死。該病發病急,死亡率高。河南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4.鯽造血器官壞死病:病原為鯉皰疹病毒Ⅱ型,主要危害鯽、金魚及鯽雜交變種,發病水溫為22℃~28℃。病魚體色發黑,體表廣泛性充血或出血,尤其以鰓蓋、下頜、前胸和腹部最為嚴重,鰓絲腫脹,解剖后可見淡黃色或者紅色腹水,肝、脾、腎等器官腫大、充血,鰾壁出現點狀或斑塊狀充血。江蘇和浙江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5.刺激隱核蟲病:病原為刺激隱核蟲,俗稱“白點病”或“海水小瓜蟲病”,主要危害大黃魚、卵形鯧鲹和石斑魚等海水魚類,發病水溫為22℃~26℃。水體有機物含量高、水流緩慢、養殖密度過大情況下可誘發該病暴發。病魚體表和鰓出現大量黏液和小白點,鏡檢小白點可見有圓形或卵圓形、體色不透明、緩慢旋轉運動的蟲體。浙江和福建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二)甲殼類疾病
1.白斑綜合征:病原為白斑綜合征病毒,主要危害對蝦和克氏原螯蝦,發病水溫為18℃~30℃。病蝦停止攝食,臨死時在池塘邊水面游動。該病發病急,死亡率高。江蘇、浙江、山東和廣東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2.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病原為十足目虹彩病毒1,主要危害對蝦、羅氏沼蝦、日本沼蝦、克氏原螯蝦,發病水溫為16℃~32℃,蝦體長4cm~7cm時最易被感染。病蝦肝胰腺萎縮,肌肉發白,鰓和足發黑。河北、江蘇和浙江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3.急性肝胰腺壞死病:病原為副溶血弧菌,主要危害對蝦,發病急,死亡率高。河北、江蘇、浙江和山東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4.傳染性皮下和造血組織壞死病:病原為傳染性皮下和造血組織壞死病毒,主要危害對蝦。患病蝦生長緩慢,表皮畸形。廣東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5.蝦肝腸胞蟲病:病原為蝦肝腸胞蟲,主要危害對蝦,發病水溫為24℃~31℃。病蝦群體中體長差異大、個體瘦小、肝胰腺顏色深。廣東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二、防病措施建議
1.加強水質管理。注意監測水質變化,每周定期監測養殖水體的水溫、pH、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等水質指標,發現異常及時調控。
2.控制水深、水溫。成魚池水深一般控制在2m~2.5m,魚種池水深一般控制在1.8m~2.0m;魚類生長的最適水溫為26℃~28℃,水溫過高時可加注新水調節。加水以晴天14:00左右最好,切忌傍晚加水,以免引起魚類浮頭。
3.科學投喂。投喂飼料時,堅持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四定”原則,根據天氣、水質和魚體活動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投喂量,防止飼料浪費和預防水質惡化。
4.加強養殖生產管理。密切關注天氣情況,提早采取措施預防臺風、暴雨可能造成的潰堤、破網、逃逸等,并注意人員安全。勤巡塘,堅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保持養殖池內合理的密度,促進養殖生物生長。
5.及時報告疫情。在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現養殖品種出現大規模發病和大量死亡等異常現象,要及時向當地水產技術推廣(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病情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