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肖亞中教授團隊在工程技術領域TOP期刊《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發表研究成果“Development of a consortium-based microbial agent beneficial to composting of distilled grain waste for Pleurotus ostreatus cultivation”。論文第一作者為碩士研究生吳思寶和周蓉蓉,通訊作者為方澤民和劉娟娟老師,安徽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
平菇栽培廣泛,產量位居世界食用菌第二位。多種廉價的工農業副產物被開發作為其栽培原料。白酒糟是白酒釀造的副產品,近5年我國年產白酒糟超過2000萬噸,其主要成分為粗纖維、粗淀粉、粗蛋白、氨基酸等,是平菇栽培的潛在基質,然而其中含有的醇、醛和酸類物質嚴重抑制了菌絲生長,無法直接用于蘑菇種植。微生物發酵預處理是去除該類物質的有效途徑。論文首先從白酒糟堆肥高溫階段的樣品中篩選獲得5株功能微生物,并制備成混合菌劑,應用于白酒糟預處理。該微生物菌劑接種后預處理酒糟的物理化學性質如pH、總氮、碳氮比、水溶性糖等指標明顯改善,宏基因組測序顯示樣品內的微生物降解和代謝途徑顯著上調。以菌劑處理后的酒糟樣品作為基質種植平菇,平菇的菌絲定植速度和木質纖維素降解酶分泌等指標與不添加菌劑處理的酒糟組對比明顯提高,最終平菇的產量變化雖然不大,但成熟時間提前5-7天。
該研究得到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和安徽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的支持。
原文鏈接:
https://biotechnologyforbiofuel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68-021-02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