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興安盟行政公署、國家農產品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主辦,阿爾山市人民政府、興安盟農牧科學研究所承辦,內蒙古鄉村振興研究中心和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農畜產品加工研究所協辦的第二屆國家農產品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大會暨農產品加工與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研討會在興安盟阿爾山以線上線下同步的形式召開。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發政,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馮忠武視頻致辭,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級巡視員竇鵬輝現場出席會議并講話,興安盟委副書記、盟長蘇和致歡迎詞。興安盟副盟長何偉利主持會議。
張玉香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實體經濟平穩運行,結構性減稅、“放管服”改革和支持加工減損增效等政策不斷落地落實,為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新時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全產業鏈建設為重點,以創新流通方式為手段,以品牌培育為驅動,以多方合力為抓手,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任發政表示,聯盟圍繞鄉村產業振興的國家戰略需求和市場需要,分析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現狀和問題,提出了很多切實有效的對策建議和綜合技術方案,統籌全國農產品加工領域優勢力量,不斷加快農產品加工先進技術與裝備的創制創新步伐。下一步,期待聯盟聚焦興安盟當地特色農產品資源,在興安盟建立示范基地,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合作創新技術模式,助推當地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
竇鵬輝強調,聯盟匯聚全國農產品加工科研院所、高校和龍頭企業力量,面向“三農”與科技創新工作部署,合力打造“目標聚焦、任務明確、團隊協同、資源共享”的農產品加工科技協同創新平臺,謀發展,敢擔當,有作為。期待雙方加強共建力度,探索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的新路子、新模式,推動原始創新、協同創新、管理創新和成果轉化創新,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興安盟農牧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馮忠武強調,持續的科技創新是未來區域發展和企業競爭的護城河。中國農業科學院堅持農業農村科研國家隊定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打造“四中心一智庫”,強力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希望聯盟加強戰略研究和頂層設計,準確把握興安盟農牧加工產業的發展需求,堅持問題導向,構建全鏈條協同創新平臺,強化聯合協同攻關,加強機制體制創新,推動聯盟高效運轉,助力興安盟農牧產品加工和資源高效利用,共同打造“生態內蒙古,綠色好味道”。
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江連洲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聯盟理事長王鳳忠,分別圍繞植物基食品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味道科學助力農產品加工提質增效做了大會主旨報告。會議宣讀了聯盟新成員名單及預制菜專委會成立決議,宣布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興安盟食品產業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成立并揭牌。聯盟與興安盟各旗縣市政府和有關企業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
來自全國近20個省、市、自治區的領導嘉賓、專家學者和農產品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企業家等300余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