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畜禽生物制劑高技術研究室基于生物信息學技術開展副雞禽桿菌耐藥性擴散機制的研究,揭示了多重耐藥基因可通過外膜囊泡進行轉移與傳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微生物波譜(Microbiology Spectrum)》。
副雞禽桿菌(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 Apg) 是雞傳染性鼻炎的病原菌,可引起雞的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病,導致雞只產蛋量急劇下降和生長遲緩,給養雞業造成重大損失。使用抗生素是防治細菌病的重要措施,然而,畜禽養殖場細菌耐藥性的進化遠超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進度,并且許多耐藥性細菌可以通過肉、蛋等動物源性食品感染人類,對公眾和動物健康存在安全威脅。
本研究采用細菌外膜囊泡提取和自然轉化技術、二代和三代全基因組測序技術以及生物信息學軟件分析方法,研究副雞禽桿菌的耐藥基因構成和轉移擴散途徑。研究發現多重耐藥性副雞禽桿菌P4chr1株的外膜囊泡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攜帶了親本菌株97%的基因組成分,OMVs包含的耐藥基因島長度為27kb,含有氯霉素、鏈霉素、四環素等6種耐藥基因,與親本菌株完全一致,并且與一株鴨源巴氏桿菌的同源性高達99.8%。該耐藥基因島可以通過OMVs水平傳遞,使敏感菌株獲得多重耐藥性。
該研究明確了外膜囊泡是細菌耐藥性傳遞的重要途徑,為制定雞傳染性鼻炎的有效防控策略提供重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