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 2022年9月食品行業輿情信息如下:
1、知名火鍋店被曝豬肚雞湯底系粉料沖泡
8月30日,“海底撈豬肚雞湯底系粉料沖泡”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網友關注。
有消費者發文反映,其在海底撈吃豬肚雞火鍋時,因鍋底口味淡讓服務員加料,服務員拿來料包進行添加,料包上寫著“風味固體飲料”。配料表中還標有“植脂末”和“氫化植物油”,該消費者擔心對身體不好。
對此,海底撈回應稱,豬肚雞火鍋有專門的底料,因為供應量比較大,湯底是事先做好的。所有的產品都是按照國家相應的標準去做的,都有國家食品安全認證。
針對此事,網友眾說紛紜。有網友表示,以為豬肚雞鍋底是現煮的養生鍋底,每次都要多喝幾碗,沒想到竟是用粉料沖的;有網友表示,粉料包的配料表中“植脂末”和“氫化植物
油”對身體不好;也有網友表示,火鍋店用粉料沖泡鍋底是行業做法,節約成本也統一配方;還有網友稱,并不太介意是否使用料包,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符合標準的產品就沒問題……
輿情點評
本次事件引發關注的焦點是粉料包中所含的“植脂末”和“氫化植物油”是否健康。火鍋店使用粉料包其實是行業常見做法,只要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2、烘焙品牌疫情期間在臨時場所無證生產被罰 近日,巴黎貝甜關聯公司上海艾絲碧西食品有限公司因未經許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8.5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5.85萬元及沒收用于違法生產的工具、設備。 據悉,上海艾絲碧西食品有限公司主要違法事實為:在疫情封控期間當事人封閉了位于景聯路*號的工廠,并安排部分因疫情防控措施無法回到住所的員工前往培訓中心暫時過渡,并利用培訓中心烘焙設備及物流中心配送的原材料制作面包自用。隨著疫情封控的持續,周邊社區對糕點產品需求增大,當事人在上述培訓中心內從事糕點類食品生產經營活動,該地址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相關資質。 事件被報道后,引發網友熱議,網友普遍認為這個處罰過重。 對此,9月3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微信公眾號回應稱,在“巴黎貝甜”案件中,辦案部門考慮了企業違法行為的持續時間、涉案金額等實際情況,依據《食品安全法》法定最低幅度給予從輕處罰。目前,案件尚在法定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權利救濟期間,企業可以通過法定程序提出異議,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積極妥善做好相關工作。 輿情點評
從監管部門的角度來說,企業確實存在違法事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本案中,企業違法所得5.85萬元,被處58.5萬元罰款,確屬從輕處罰。
但是,在特殊時期尤其沒有造成不良后果的的情況下,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是否需要調整處罰力度,視具體情況而定?另外,相關法律法規是否需要進一步細化,增設溫情條款,讓監管更合理、更有溫度?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重視的問題。 相關報道:疫情期間在臨時場所無證生產,某烘焙品牌被罰58.5萬元 3、深圳一小學配餐公司被立案調查 近日,網曝廣東深圳一小學配餐公司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問題。 9月28日該校發布情況說明稱,家委代表對家委會選定的深圳市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進行飛行檢查,發現該公司涉嫌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問題。學校知悉后高度重視,立即協助家委會啟動應急機制,終止與該公司的試用期合同。區教育局會同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到配餐公司實地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將從嚴處理。家委會已啟動對新配餐公司的考察和招標工作,其間由另一公司進行午餐臨時配送。 9月29日,深圳市龍華區教育局發布通報稱,接家長反映后,已第一時間會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管局到現場了解情況,迅速成立調查處置組,對相關情況進行調查。目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管局已責令該公司停止所有供餐業務,并依法進行立案調查。龍華區教育局也已對該公司涉及的其他學校供餐作出妥善安排。下一步,龍華區教育局將聯合相關部門迅速開展全區范圍內學校、幼兒園配餐大排查大整治,進一步做好校園食品安全工作,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輿情點評 校園食品安全一直是家長關注的焦點,孩子的健康安全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而校外配餐是校園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環。
作為學校,需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規范校外集體配餐管理,建立健全校外供餐管理制度,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管理員負責集中配送學生餐的管理工作,加強配餐公司的巡查力度,確保學生吃到嘴里的是營養健康安全的配餐。
作為配餐企業,食品安全是企業堅守的底線,企業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規定,規范管理制度,確保配送到校的每一餐都是健康安全的。
此外,監管部門需要繼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增加檢查頻次,對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及時處理,對違法行為及時通報、處罰,確保學生的用餐安全。 4、多家餐飲店被曝食品安全問題 案例一:被曝回收剩菜再上餐桌 知名蝦火鍋店致歉 9月7日,一家知名蝦火鍋店被曝后廚臟亂不堪。據視頻顯示,暗訪人員在“槐店王婆大蝦”后廚發現:解凍蝦頭泛紅變質,蝦身有黑斑;剩菜與酸梅湯回收加工后會重新端上餐桌等一系列問題。該視頻發布后,引發網友關注,隨后,“槐店王婆大蝦回收剩菜再上餐桌”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9月8日,槐店王婆大蝦發布致歉聲明稱,涉事門店為加盟店,該事件暴露了公司在管理上的重大漏洞和對加盟店的監管失責。公司已責令涉事門店立即停業整頓,驗收合格前無限期停業。同時,立即對所有門店拉網式檢查,并與加盟店重新簽訂食品安全“0容忍”責任書。并加快推進“放心廚房”項目落地,使廚房透明化、可視化并向消費者展示,同時接受社會監督。 案例二:官方通報“餐飲店放任狗在操作臺上碰觸外賣” 近日,有網友發視頻反映一餐飲店放任狗在操作臺上碰觸外賣。視頻中女子正在制作餐食,其中一條狗的嘴巴更是直接舔碰到餐盒。 9月10日, 杭州高新區(濱江)市場監管局就此事發布情況通報稱,經調查,視頻中經營者放任寵物犬進入食品處理區,接觸食品包裝等物品,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目前,該經營者已停業,在外賣平臺已下線, 杭州高新區(濱江)市場監管局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案例三:江蘇昆山一火鍋店把吃剩鍋底重新端給顧客 9月27日,“火鍋店把吃剩鍋底重新端給顧客”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網曝江蘇昆山一火鍋店將顧客吃剩的鍋底端給下一桌客人。對此,火鍋店工作人員回應稱,是新員工端錯了鍋底,不是故意的。 9月27日,該火鍋店店長稱,事發后,當地市場監管、工商、警方到店進行了調查,協調處理。通過調取店內監控發現,的確是服務員端錯了鍋底。目前已與顧客達成和解,已10倍賠償顧客,并對當晚消費做免單處理。 此外,接到相關輿情后,9月26日、27日,昆山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先后兩次對該店進行了全面檢查。同時,對該店從業人員操作不規范等行為予以立案查處,并對該店負責人予以行政約談。該店負責人認識到食品安全重要性,自9月27日起自行停業整改。 輿情點評
上述餐飲企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說明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也說明企業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意識不強。企業需要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堅守食品安全底線,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員工培訓,保證服務質量和提高餐飲水平。
監管部門也需要繼續加大監管力度,增加飛行檢查頻次和范圍,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防患于未然,切實保證消費者的飲食和健康安全。 相關報道:關于“餐飲店放任狗在操作臺上碰觸外賣”一事的情況通報 5、“多地禁止以食品名義銷售檳榔”引關注 近日,“浙江義烏要求下架檳榔”、“四川營山等地要求下架檳榔”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討論,浙江、四川等多地要求商家下架檳榔,禁止以食品名義銷售檳榔。 9月15日,有媒體報道稱浙江義烏等地市場監管部門要求商店下架檳榔,不得銷售。對此,監管部門相關人士表示,浙江省從今年9月初開始下發有關通知,禁止檳榔作為食品銷售,而是要把檳榔當做“檳榔制品”來銷售,并非“禁售”。 9月16日,成都新津市場監管微信號發布消息稱,成都新津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花橋所開展檳榔制品專項清查行動,深入排查違規銷售檳榔行為,在日常監管過程中還主動就檳榔的危害性與相關規定進行宣傳教育,禁止食品經營單位銷售檳榔制品。 9月19日,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微信號發布消息稱,四川南充營山縣市場監管局近日組織全縣檳榔代理商和經銷商進行了集體約談,會議要求,各經營戶不得銷售食品包裝和標簽標識的檳榔及檳榔制品;對食品經營場所所銷售檳榔及檳榔制品的,立即聯系食品經營單位下架,如有違法行為,將依法查處。 9月20日,四川瀘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告誡書,提醒食品經營者不得銷售食品包裝和標簽標識的檳榔及檳榔制品。告誡書中稱,目前,已不再對檳榔實行食品生產許可審批和監管,檳榔制品包裝不得按預包裝食品標準使用食品的標識標注。請各食品經營者立即自查,于9月25日前自行下架銷售食品包裝和標簽標識的檳榔及檳榔制品。 9月20日,江西南昌市市場監管局下發《關于加強檳榔制品監管的通知》,全市食品經營者不得將檳榔制品作為食品銷售,對發現經營者誤導消費者銷售標簽標示不符合要求的檳榔制品等違法違規行為予以查處。 輿情點評
本次輿情中檳榔下架的原因是食品店不得銷售檳榔,換句話說,檳榔禁止以食品名義銷售。
檳榔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覷。2003年,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正式認定檳榔為一級致癌物;2017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也在公布致癌物清單時,將檳榔果列為一級致癌物……
近年來,我國針對檳榔的監管政策日趨嚴格。2019年,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要求湖南所有檳榔生產企業從該年3月7日起停止國內全部廣告宣傳;2020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最新修訂的《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取消了“食用檳榔”的類別,意味著檳榔不再作為食品管理,也不能頒發《食品生產許可證》;2021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停止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宣傳推銷檳榔及其制品的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宣傳推銷檳榔及其制品……
在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出臺統一的管理規定,規范行業發展;此外,要加強宣傳,讓消費者充分認識到檳榔對身體的危害,加強自身健康意識,做到“遠離檳榔,珍惜生命”。 相關報道: 四川營山:組織召開全縣檳榔代理商集體約談會 成都新津花橋:開展檳榔制品專項清查行動 關于食品經營者不得銷售食品包裝和標簽標識的檳榔及檳榔制品的提醒告誡書 貴州習水縣市場監管局雙龍分局:妥善處理檳榔熱議 6、“網紅鹽”賣出“天價”被指是智商稅 近日,一些包裝精美、色彩艷麗、充滿異域風情的“網紅”進口鹽熱銷網絡。這些“網紅鹽”在宣傳時以“天然”、“原產地”、“含有特殊礦物質”等為主打賣點,宣稱富含人體所需的“幾十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與普通食用鹽相比,“網紅”進口鹽的價格要貴上數十倍甚至百倍。盡管這樣,但仍有不少消費者趨之若鶩。 隨后,“網紅鹽是智商稅嗎”的話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天價“網紅鹽”就是“智商稅”,鹽的唯一價值就是提供咸味,除了碘鹽是經濟實惠高效的補碘途徑之外,其他的附加功能都是商家營銷的噱頭。也有專家認為,這是某種意義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升級,是一種別樣的消費體驗。 輿情點評
無論是普通食鹽還是進口“網紅鹽”,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鈉,食鹽最本質的屬性就是調味料,為食物增加咸味。這些“網紅鹽”所謂補充微量元素、礦物質等附加功能可能只是商家為了宣傳而制造的噱頭,消費者想要靠吃鹽來補充微量元素,其實遠不如合理膳食來得更安全、有效。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成人每天鹽的攝入量應小于5g。如果過多攝入,不僅給身體造成過多的負擔,還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尤其容易誘發高血壓。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無可厚非,不過,還是建議消費者,消費要理性,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謹慎看待“華麗外衣”下的“網紅鹽”等網紅產品。 7、“工人往黃豆醬中大小便”事件始末 近日,網傳遼寧一公司工人在生產黃豆醬等產品時,往里面大小便。消息一出迅速引發輿論關注。 9月24日,針對此事,涉事公司發布聲明回應稱,相關網絡用戶發布、傳播的不實言論均系誹謗,針對惡意造謠事件,公司已向公安機關報案。聲明中強調,公司的所有產品均符合國家及行業食品衛生安全標準。在同日中午,公司還在其官方抖音平臺上發布了警方受案回執。 9月24日,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對遼寧帝華味精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佐香園調味品檢查的情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佐香園企業進行檢查。執法人員對該廠從原料庫、生產過程、及成品庫整個生產流程進行現場檢查,并檢查原料入廠檢驗報告、半成品及成品檢驗報告。經過檢查,未發現食品安全問題,未發現輿論反映情況。 9月26日,綏中縣公安局發布警情通報,經查,綏中縣劉某某于9月19日至24日期間,在網上對遼寧帝華味精食品有限公司的產品造謠滋事、惡意評論,造成惡劣影響。9月24日晚,劉某某被傳喚到公安機關,本人對其違法行為供認不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公安機關依法對劉某某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處罰。 輿情點評
本次事件最終結果確定為“謠言”。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廣大網民要自覺抵制網絡謠言,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否則構成違法犯罪的,將被公安機關依法查處。
針對本次事件,企業和官方均在第一時間回應輿情,表明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再次發酵,避免給企業造成進一步的損失。 相關報道:警方通報網傳“工人往黃豆醬中大小便” 8、“酸奶產品宣稱從老人腸道采集益生菌”引熱議 近日,一則“酸奶產品宣稱從老人腸道采集益生菌”的話題引發熱議。 有網友發布視頻稱,有一款酸奶的配料表顯示,其添加的一款益生菌菌株是從巴馬百歲老人腸道采集篩選的。 上述視頻發布后引發網友熱議,有不少網友稱表述過于直白,令人不適。 對此,這款酸奶所屬公司相關人員稱,上述產品中添加的菌種確實是該公司在巴馬進行相關取樣工作后,自主研發的一種益生菌,該發明也獲得了相關專利。對于宣傳用語過于直白的問題,其表示,已向領導反映,將對產品包裝與宣傳語進行優化和改進。 輿情點評
本次輿情引發關注的原因在于企業的宣傳過于直白,忽略了消費者的直觀感受,因此,企業在宣傳時,要把握尺度,避免過度營銷,用力過猛,最終可能會適得其反。企業更應該扎實做好產品研發,關注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做出高品質的產品。而好的產品才能帶來良好的口碑,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
此外,針對此事,消費者也無需過度在意,不少益生菌都是通過腸道“提取”而來,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分離、篩選、鑒定、研究、培養等步驟,才用到食品中。 9、某奶茶店英文招牌惹爭議 9月9日,江蘇南京第三家茶顏悅色在水游城開業,其門店外墻上 “SexyTea” 的英文招牌配上古典女子形象的logo,被消費者指出會引發不好的聯想。隨即,“茶顏悅色南京新店招牌引爭議”、“茶顏悅色英文招牌再引爭議”等話題登上熱搜,引發輿論關注。 9月14日,南京市場監管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很難判定商家使用的廣告或商標是否違規,如果廣告或商標的用圖、用語略顯低俗,或者容易給消費者帶來不文明的觀感,存在打擦邊球嫌疑,商家應該做出整改。 9月17日,茶顏悅色就此事發布關于調整茶顏悅色門店英譯標識的聲明稱,決定撤下近日新開門店的Sexy-tea標識,并在后期的新店中不再沿用該英文名。確定新名稱后,茶顏悅色也將對現有門店英文標識進行逐步迭代。 輿情點評
茶顏悅色被質疑低俗營銷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企業在品牌營銷時,搞創意、抖機靈無可厚非,但要守住底線,把握好尺度,守法遵規,尊重公序良俗。以低俗營銷出圈,勢必影響品牌正面形象的打造,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10、“一瓶飲料有232種配料”“綠豆湯飲料無綠豆成分”上熱搜 9月,2則關于食品包裝配料表的話題上熱搜,涉及“一瓶飲料有232種配料”“綠豆湯飲料無綠豆成分”。 9月初,“一瓶飲料有232種配料”的話題上熱搜。一款主打酵素的氣泡水被吐槽標注有200多種配料,在網上引發熱議。 據悉,有演員發布了一段視頻稱,他買的飲料配料表上竟標注有200多種配料。這款飲料出品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添加的是一種含有232種植物元素的酵素粉,并不是真的添加了232種植物。至于將酵素粉所包含的232種植物元素都列出來是原因,該工作人員稱,這是技術方面的問題,他也不清楚。 9月底,“廠家回應綠豆湯飲料里沒綠豆成分”“綠豆湯飲料無綠豆成分”等話題上熱搜。 近日,有網友曬出一款綠豆湯飲料的配料表,其中并無綠豆成分,引發網友熱議。 據報道,這款飲料瓶身外包裝正面用黑色大字號寫著“綠豆湯”,并提到“消暑解渴”,下方標明的“綠豆湯風味飲料”字體則小很多,配圖用到了綠豆。9月25日,該款飲料生產商工作人員回應稱,屬于風味飲料,不是必須添加綠豆。 輿情點評
食品標簽作為商家向消費者傳遞商品信息的重要載體,也是消費者作出消費決策的重要參考。商家用夸張的配料表純屬為了吸引眼球,并非產品真正具有所標注的營養價值。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要認真研讀配料表,配料表都是按含量從高到低順序排列,可重點關注前幾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時詢問商家,有針對性地選擇。 本文由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網站客服。
本次事件引發關注的焦點是粉料包中所含的“植脂末”和“氫化植物油”是否健康。火鍋店使用粉料包其實是行業常見做法,只要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2、烘焙品牌疫情期間在臨時場所無證生產被罰 近日,巴黎貝甜關聯公司上海艾絲碧西食品有限公司因未經許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8.5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5.85萬元及沒收用于違法生產的工具、設備。 據悉,上海艾絲碧西食品有限公司主要違法事實為:在疫情封控期間當事人封閉了位于景聯路*號的工廠,并安排部分因疫情防控措施無法回到住所的員工前往培訓中心暫時過渡,并利用培訓中心烘焙設備及物流中心配送的原材料制作面包自用。隨著疫情封控的持續,周邊社區對糕點產品需求增大,當事人在上述培訓中心內從事糕點類食品生產經營活動,該地址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相關資質。 事件被報道后,引發網友熱議,網友普遍認為這個處罰過重。 對此,9月3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微信公眾號回應稱,在“巴黎貝甜”案件中,辦案部門考慮了企業違法行為的持續時間、涉案金額等實際情況,依據《食品安全法》法定最低幅度給予從輕處罰。目前,案件尚在法定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權利救濟期間,企業可以通過法定程序提出異議,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積極妥善做好相關工作。 輿情點評
從監管部門的角度來說,企業確實存在違法事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本案中,企業違法所得5.85萬元,被處58.5萬元罰款,確屬從輕處罰。
但是,在特殊時期尤其沒有造成不良后果的的情況下,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是否需要調整處罰力度,視具體情況而定?另外,相關法律法規是否需要進一步細化,增設溫情條款,讓監管更合理、更有溫度?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重視的問題。 相關報道:疫情期間在臨時場所無證生產,某烘焙品牌被罰58.5萬元 3、深圳一小學配餐公司被立案調查 近日,網曝廣東深圳一小學配餐公司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問題。 9月28日該校發布情況說明稱,家委代表對家委會選定的深圳市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進行飛行檢查,發現該公司涉嫌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問題。學校知悉后高度重視,立即協助家委會啟動應急機制,終止與該公司的試用期合同。區教育局會同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到配餐公司實地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將從嚴處理。家委會已啟動對新配餐公司的考察和招標工作,其間由另一公司進行午餐臨時配送。 9月29日,深圳市龍華區教育局發布通報稱,接家長反映后,已第一時間會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管局到現場了解情況,迅速成立調查處置組,對相關情況進行調查。目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管局已責令該公司停止所有供餐業務,并依法進行立案調查。龍華區教育局也已對該公司涉及的其他學校供餐作出妥善安排。下一步,龍華區教育局將聯合相關部門迅速開展全區范圍內學校、幼兒園配餐大排查大整治,進一步做好校園食品安全工作,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輿情點評 校園食品安全一直是家長關注的焦點,孩子的健康安全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而校外配餐是校園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環。
作為學校,需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規范校外集體配餐管理,建立健全校外供餐管理制度,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管理員負責集中配送學生餐的管理工作,加強配餐公司的巡查力度,確保學生吃到嘴里的是營養健康安全的配餐。
作為配餐企業,食品安全是企業堅守的底線,企業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規定,規范管理制度,確保配送到校的每一餐都是健康安全的。
此外,監管部門需要繼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增加檢查頻次,對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及時處理,對違法行為及時通報、處罰,確保學生的用餐安全。 4、多家餐飲店被曝食品安全問題 案例一:被曝回收剩菜再上餐桌 知名蝦火鍋店致歉 9月7日,一家知名蝦火鍋店被曝后廚臟亂不堪。據視頻顯示,暗訪人員在“槐店王婆大蝦”后廚發現:解凍蝦頭泛紅變質,蝦身有黑斑;剩菜與酸梅湯回收加工后會重新端上餐桌等一系列問題。該視頻發布后,引發網友關注,隨后,“槐店王婆大蝦回收剩菜再上餐桌”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9月8日,槐店王婆大蝦發布致歉聲明稱,涉事門店為加盟店,該事件暴露了公司在管理上的重大漏洞和對加盟店的監管失責。公司已責令涉事門店立即停業整頓,驗收合格前無限期停業。同時,立即對所有門店拉網式檢查,并與加盟店重新簽訂食品安全“0容忍”責任書。并加快推進“放心廚房”項目落地,使廚房透明化、可視化并向消費者展示,同時接受社會監督。 案例二:官方通報“餐飲店放任狗在操作臺上碰觸外賣” 近日,有網友發視頻反映一餐飲店放任狗在操作臺上碰觸外賣。視頻中女子正在制作餐食,其中一條狗的嘴巴更是直接舔碰到餐盒。 9月10日, 杭州高新區(濱江)市場監管局就此事發布情況通報稱,經調查,視頻中經營者放任寵物犬進入食品處理區,接觸食品包裝等物品,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目前,該經營者已停業,在外賣平臺已下線, 杭州高新區(濱江)市場監管局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案例三:江蘇昆山一火鍋店把吃剩鍋底重新端給顧客 9月27日,“火鍋店把吃剩鍋底重新端給顧客”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網曝江蘇昆山一火鍋店將顧客吃剩的鍋底端給下一桌客人。對此,火鍋店工作人員回應稱,是新員工端錯了鍋底,不是故意的。 9月27日,該火鍋店店長稱,事發后,當地市場監管、工商、警方到店進行了調查,協調處理。通過調取店內監控發現,的確是服務員端錯了鍋底。目前已與顧客達成和解,已10倍賠償顧客,并對當晚消費做免單處理。 此外,接到相關輿情后,9月26日、27日,昆山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先后兩次對該店進行了全面檢查。同時,對該店從業人員操作不規范等行為予以立案查處,并對該店負責人予以行政約談。該店負責人認識到食品安全重要性,自9月27日起自行停業整改。 輿情點評
上述餐飲企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說明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也說明企業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意識不強。企業需要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堅守食品安全底線,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員工培訓,保證服務質量和提高餐飲水平。
監管部門也需要繼續加大監管力度,增加飛行檢查頻次和范圍,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防患于未然,切實保證消費者的飲食和健康安全。 相關報道:關于“餐飲店放任狗在操作臺上碰觸外賣”一事的情況通報 5、“多地禁止以食品名義銷售檳榔”引關注 近日,“浙江義烏要求下架檳榔”、“四川營山等地要求下架檳榔”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討論,浙江、四川等多地要求商家下架檳榔,禁止以食品名義銷售檳榔。 9月15日,有媒體報道稱浙江義烏等地市場監管部門要求商店下架檳榔,不得銷售。對此,監管部門相關人士表示,浙江省從今年9月初開始下發有關通知,禁止檳榔作為食品銷售,而是要把檳榔當做“檳榔制品”來銷售,并非“禁售”。 9月16日,成都新津市場監管微信號發布消息稱,成都新津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花橋所開展檳榔制品專項清查行動,深入排查違規銷售檳榔行為,在日常監管過程中還主動就檳榔的危害性與相關規定進行宣傳教育,禁止食品經營單位銷售檳榔制品。 9月19日,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微信號發布消息稱,四川南充營山縣市場監管局近日組織全縣檳榔代理商和經銷商進行了集體約談,會議要求,各經營戶不得銷售食品包裝和標簽標識的檳榔及檳榔制品;對食品經營場所所銷售檳榔及檳榔制品的,立即聯系食品經營單位下架,如有違法行為,將依法查處。 9月20日,四川瀘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告誡書,提醒食品經營者不得銷售食品包裝和標簽標識的檳榔及檳榔制品。告誡書中稱,目前,已不再對檳榔實行食品生產許可審批和監管,檳榔制品包裝不得按預包裝食品標準使用食品的標識標注。請各食品經營者立即自查,于9月25日前自行下架銷售食品包裝和標簽標識的檳榔及檳榔制品。 9月20日,江西南昌市市場監管局下發《關于加強檳榔制品監管的通知》,全市食品經營者不得將檳榔制品作為食品銷售,對發現經營者誤導消費者銷售標簽標示不符合要求的檳榔制品等違法違規行為予以查處。 輿情點評
本次輿情中檳榔下架的原因是食品店不得銷售檳榔,換句話說,檳榔禁止以食品名義銷售。
檳榔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覷。2003年,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正式認定檳榔為一級致癌物;2017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也在公布致癌物清單時,將檳榔果列為一級致癌物……
近年來,我國針對檳榔的監管政策日趨嚴格。2019年,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要求湖南所有檳榔生產企業從該年3月7日起停止國內全部廣告宣傳;2020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最新修訂的《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取消了“食用檳榔”的類別,意味著檳榔不再作為食品管理,也不能頒發《食品生產許可證》;2021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停止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宣傳推銷檳榔及其制品的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宣傳推銷檳榔及其制品……
在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出臺統一的管理規定,規范行業發展;此外,要加強宣傳,讓消費者充分認識到檳榔對身體的危害,加強自身健康意識,做到“遠離檳榔,珍惜生命”。 相關報道: 四川營山:組織召開全縣檳榔代理商集體約談會 成都新津花橋:開展檳榔制品專項清查行動 關于食品經營者不得銷售食品包裝和標簽標識的檳榔及檳榔制品的提醒告誡書 貴州習水縣市場監管局雙龍分局:妥善處理檳榔熱議 6、“網紅鹽”賣出“天價”被指是智商稅 近日,一些包裝精美、色彩艷麗、充滿異域風情的“網紅”進口鹽熱銷網絡。這些“網紅鹽”在宣傳時以“天然”、“原產地”、“含有特殊礦物質”等為主打賣點,宣稱富含人體所需的“幾十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與普通食用鹽相比,“網紅”進口鹽的價格要貴上數十倍甚至百倍。盡管這樣,但仍有不少消費者趨之若鶩。 隨后,“網紅鹽是智商稅嗎”的話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天價“網紅鹽”就是“智商稅”,鹽的唯一價值就是提供咸味,除了碘鹽是經濟實惠高效的補碘途徑之外,其他的附加功能都是商家營銷的噱頭。也有專家認為,這是某種意義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升級,是一種別樣的消費體驗。 輿情點評
無論是普通食鹽還是進口“網紅鹽”,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鈉,食鹽最本質的屬性就是調味料,為食物增加咸味。這些“網紅鹽”所謂補充微量元素、礦物質等附加功能可能只是商家為了宣傳而制造的噱頭,消費者想要靠吃鹽來補充微量元素,其實遠不如合理膳食來得更安全、有效。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成人每天鹽的攝入量應小于5g。如果過多攝入,不僅給身體造成過多的負擔,還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尤其容易誘發高血壓。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無可厚非,不過,還是建議消費者,消費要理性,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謹慎看待“華麗外衣”下的“網紅鹽”等網紅產品。 7、“工人往黃豆醬中大小便”事件始末 近日,網傳遼寧一公司工人在生產黃豆醬等產品時,往里面大小便。消息一出迅速引發輿論關注。 9月24日,針對此事,涉事公司發布聲明回應稱,相關網絡用戶發布、傳播的不實言論均系誹謗,針對惡意造謠事件,公司已向公安機關報案。聲明中強調,公司的所有產品均符合國家及行業食品衛生安全標準。在同日中午,公司還在其官方抖音平臺上發布了警方受案回執。 9月24日,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對遼寧帝華味精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佐香園調味品檢查的情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佐香園企業進行檢查。執法人員對該廠從原料庫、生產過程、及成品庫整個生產流程進行現場檢查,并檢查原料入廠檢驗報告、半成品及成品檢驗報告。經過檢查,未發現食品安全問題,未發現輿論反映情況。 9月26日,綏中縣公安局發布警情通報,經查,綏中縣劉某某于9月19日至24日期間,在網上對遼寧帝華味精食品有限公司的產品造謠滋事、惡意評論,造成惡劣影響。9月24日晚,劉某某被傳喚到公安機關,本人對其違法行為供認不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公安機關依法對劉某某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處罰。 輿情點評
本次事件最終結果確定為“謠言”。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廣大網民要自覺抵制網絡謠言,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否則構成違法犯罪的,將被公安機關依法查處。
針對本次事件,企業和官方均在第一時間回應輿情,表明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再次發酵,避免給企業造成進一步的損失。 相關報道:警方通報網傳“工人往黃豆醬中大小便” 8、“酸奶產品宣稱從老人腸道采集益生菌”引熱議 近日,一則“酸奶產品宣稱從老人腸道采集益生菌”的話題引發熱議。 有網友發布視頻稱,有一款酸奶的配料表顯示,其添加的一款益生菌菌株是從巴馬百歲老人腸道采集篩選的。 上述視頻發布后引發網友熱議,有不少網友稱表述過于直白,令人不適。 對此,這款酸奶所屬公司相關人員稱,上述產品中添加的菌種確實是該公司在巴馬進行相關取樣工作后,自主研發的一種益生菌,該發明也獲得了相關專利。對于宣傳用語過于直白的問題,其表示,已向領導反映,將對產品包裝與宣傳語進行優化和改進。 輿情點評
本次輿情引發關注的原因在于企業的宣傳過于直白,忽略了消費者的直觀感受,因此,企業在宣傳時,要把握尺度,避免過度營銷,用力過猛,最終可能會適得其反。企業更應該扎實做好產品研發,關注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做出高品質的產品。而好的產品才能帶來良好的口碑,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
此外,針對此事,消費者也無需過度在意,不少益生菌都是通過腸道“提取”而來,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分離、篩選、鑒定、研究、培養等步驟,才用到食品中。 9、某奶茶店英文招牌惹爭議 9月9日,江蘇南京第三家茶顏悅色在水游城開業,其門店外墻上 “SexyTea” 的英文招牌配上古典女子形象的logo,被消費者指出會引發不好的聯想。隨即,“茶顏悅色南京新店招牌引爭議”、“茶顏悅色英文招牌再引爭議”等話題登上熱搜,引發輿論關注。 9月14日,南京市場監管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很難判定商家使用的廣告或商標是否違規,如果廣告或商標的用圖、用語略顯低俗,或者容易給消費者帶來不文明的觀感,存在打擦邊球嫌疑,商家應該做出整改。 9月17日,茶顏悅色就此事發布關于調整茶顏悅色門店英譯標識的聲明稱,決定撤下近日新開門店的Sexy-tea標識,并在后期的新店中不再沿用該英文名。確定新名稱后,茶顏悅色也將對現有門店英文標識進行逐步迭代。 輿情點評
茶顏悅色被質疑低俗營銷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企業在品牌營銷時,搞創意、抖機靈無可厚非,但要守住底線,把握好尺度,守法遵規,尊重公序良俗。以低俗營銷出圈,勢必影響品牌正面形象的打造,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10、“一瓶飲料有232種配料”“綠豆湯飲料無綠豆成分”上熱搜 9月,2則關于食品包裝配料表的話題上熱搜,涉及“一瓶飲料有232種配料”“綠豆湯飲料無綠豆成分”。 9月初,“一瓶飲料有232種配料”的話題上熱搜。一款主打酵素的氣泡水被吐槽標注有200多種配料,在網上引發熱議。 據悉,有演員發布了一段視頻稱,他買的飲料配料表上竟標注有200多種配料。這款飲料出品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添加的是一種含有232種植物元素的酵素粉,并不是真的添加了232種植物。至于將酵素粉所包含的232種植物元素都列出來是原因,該工作人員稱,這是技術方面的問題,他也不清楚。 9月底,“廠家回應綠豆湯飲料里沒綠豆成分”“綠豆湯飲料無綠豆成分”等話題上熱搜。 近日,有網友曬出一款綠豆湯飲料的配料表,其中并無綠豆成分,引發網友熱議。 據報道,這款飲料瓶身外包裝正面用黑色大字號寫著“綠豆湯”,并提到“消暑解渴”,下方標明的“綠豆湯風味飲料”字體則小很多,配圖用到了綠豆。9月25日,該款飲料生產商工作人員回應稱,屬于風味飲料,不是必須添加綠豆。 輿情點評
食品標簽作為商家向消費者傳遞商品信息的重要載體,也是消費者作出消費決策的重要參考。商家用夸張的配料表純屬為了吸引眼球,并非產品真正具有所標注的營養價值。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要認真研讀配料表,配料表都是按含量從高到低順序排列,可重點關注前幾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時詢問商家,有針對性地選擇。 本文由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網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