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_91国视频在线_97av免费视频_韩国日本一级片

二維碼
云推搜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業資訊 » 食品 » 正文

葡萄干斑螟的生物學特征及綜合治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10-08 00:02:13    來源:云推B2B網    作者:云推小編    瀏覽次數:392    評論:0
導讀

為了更好地監測和防控,現將葡萄干斑螟的生物學特征以及綜合治理方法總結如下。

  葡萄干斑螟[Cadra(=Ephestia) figulilella Gregson]屬鱗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英文名為“raisin moth”,主要為害干果及果仁,也為害葡萄、無花果及椰棗等新鮮及腐爛水果。最早發現于192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縣的葡萄干上,生長環境炎熱干旱、夏季晴朗少雨、冬季溫和的地區,隨著貿易活動傳播到較冷地區。目前,葡萄干斑螟廣泛分布于澳大利亞、歐洲、北美洲、北非、中東地區及亞洲等世界各地,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中國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66號關于進口美國扁桃殼顆粒植物檢疫要求中將葡萄干斑螟列為中國關注的檢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國內僅報道該蟲作為倉儲害蟲為害糧食、藥材等。而國家現代農業(葡萄)產業技術體系蟲害防控崗位團隊于2021年4月28日在新疆吐魯番發現該蟲幼蟲零星為害鮮食葡萄,并帶回室內飼養。為了更好地監測和防控,現將葡萄干斑螟的生物學特征以及綜合治理方法總結如下。     PART 001
  生物學特征
  形態特征     葡萄干斑螟卵橢球形,卵殼表面有星形刻紋,略呈黃橙色或乳白色,有輕微黏性,一般在寄主間散落但不黏附。幼蟲奶白色,背部有5列明顯粉色縱行條紋,身披稀疏長剛毛。老熟幼蟲結繭化蛹,蛹覆蓋著蛛網,呈褐色;繭是絲質的,它們通常隱藏在樹上或在靠近藤蔓樹干的上層土壤層。成蟲身體細長,頭部上翹,觸角絲狀,身體及前翅呈棕灰色,前翅有淺粉色鱗片,后翅亮白色,有一條淡褐色外緣線,夜間活動產卵。     為害特點     葡萄干斑螟是重要的倉儲害蟲,在田間主要以幼蟲為害成熟、腐爛或掉落在地上的各種水果果實以及干果和堅果,包括葡萄、海棗、桑葚、梅、無花果、桃、杏、梨等果實及果干。葡萄干斑螟以幼蟲鉆蛀到果實內部取食為害,在果實內留下大量蛀屑及絲網,同時傷口導致病原微生物等次級生物侵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室內飼養觀察發現,低齡幼蟲鉆蛀到食物內部取食,并且蟲道內有絲線,而老熟幼蟲停止取食后從食物內鉆出,并在食物表面吐絲織出厚網,然后尋找合適的地方吐絲作繭準備化蛹。     生活史及發生規律     葡萄干斑螟1年發生4~5代。該蟲發育速率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在空氣相對濕度70%條件下,該蟲發育的溫度閾值在15~36℃。在28℃下,田間半干桑葚上的卵發育到成蟲約需要43d;溫度30℃、空氣相對濕度75%條件下,葡萄干斑螟在海棗上的發育歷期為56d,而在較為濕潤的食物中發育歷期為41d。幼蟲蛻皮4~8次,通常是6次。幼蟲在化蛹前離開寄主,尋找合適的棲息環境作繭化蛹。在果園中,該蟲通常是在靠近樹或藤基部的樹皮下或在接近地表的相鄰土壤中化蛹。該蟲通常在最后一個幼蟲齡期滯育越冬。越冬幼蟲在春天化蛹,于4—5月羽化。雄成蟲平均壽命為11d,雌成蟲為16d。成蟲一般在夜間活動并產卵。雌成蟲一生平均產卵量為351粒,最高能產卵692粒。在加利福尼亞州,其成蟲活動時間在4—11月,其活動高峰期在9—10月。     PART 002     防治措施
  栽培管理     由于葡萄干斑螟幼蟲主要取食干果或爛果,及時清理果園內和周圍地區受感染的水果及其他替代宿主植物是降低害蟲種群數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種植早熟品種或者提早采收葡萄,可以降低被葡萄干斑螟侵染的可能性;對于晚熟的品種可以在果園覆蓋防蟲網,也能有效阻擋葡萄干斑螟及其他害蟲的侵害。     物理防治     利用葡萄干斑螟幼蟲離開果實到樹皮下或地下化蛹的習性,可以設置瓦楞紙帶或在樹上綁草把以誘集大量高齡幼蟲。輻照不育也是有效且環境友好的防治方法。5~6日齡的蛹進行150~250Gy輻照后顯著降低成蟲產卵量及卵孵化率,并顯著提高其后代的不育率。對于倉儲的葡萄或葡萄干進行初始低氧氣調(0.4%O2)消滅田間斑螟種群,隨后進行低溫(≤10℃)、低氧(5%O2)貯藏可以有效抑制倉儲期間葡萄干斑螟種群的增長。微波加熱通過提高昆蟲體溫來消滅害蟲,微波加熱處理20s可以使粉斑螟各蟲態的死亡率達100%,因此微波加熱處理也可以用于控制葡萄干斑螟。然而,如何選擇合適熱處理方式及條件以降低高溫對葡萄的損傷還有待研究。     化學防治     20世紀60—80年代使用的有機磷殺蟲劑毒死蜱、倍硫磷等以及90年代使用的神經毒性化合物甲基溴和磷化氫等噴施或熏蒸在當時均可以有效防治葡萄干斑螟。但長期單一地使用相同藥劑均可導致葡萄干斑螟產生抗藥性,并造成環境污染。幾丁質合成抑制劑是一類選擇性強、殘留期短的新型殺蟲劑。Khajepour等研究氟鈴脲和虱螨脲對葡萄干斑螟幼蟲的殺蟲效果時發現,這兩種藥劑不僅對幼蟲有致死作用,還能延緩幼蟲的發育,從而導致蛹和成蟲畸形。此外,臭氧作為一種強氧化劑,具有廣譜、高效、無殘留的特點,被用來熏蒸倉儲糧食或水果。分別對粉斑螟(Ephestia cautella Walker)各蟲態進行不同時長的熏蒸處理后,均能達到95%的死亡率。而葡萄干斑螟具有類似的生活習性,因此建議評估臭氧熏蒸對葡萄干斑螟的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     信息素是誘集葡萄干斑螟成蟲的重要引誘劑。葡萄干斑螟雌成蟲腹部分離出的性信息素主要成分是Cis-9,trans-12-tetradecadien-1-olacetate,該信息素以每釋放1~10mg的釋放量就可誘集到大量的葡萄干斑螟雄成蟲。此外,芹菜夜蛾(Anagrapha falcifera Kirby)核型多角體病毒(AfMNPV)對葡萄干斑螟幼蟲有較高的毒性,LC50為23.9PIB/mm2,可以用作開發防治該蟲的生物學藥劑。然而,目前還沒有關于葡萄干斑螟專性寄生蜂的報道。雖然麥蛾繭蜂(Bracon hebetor Say)、倉蛾姬蜂(Venturia canescens Gravenhorst)、Mesostenus gracilis Cresson、Psilochalcis brevialata等姬蜂總科寄生蜂在田間或實驗室條件下均能夠寄生葡萄干斑螟,但寄生率有待進一步研究。     PART 003
  總  結     葡萄干斑螟繁殖量大、危害嚴重且傳播迅速,我國葡萄種植區作為葡萄干斑螟的適生區應該加強進出口岸的檢驗檢疫措施,嚴防其擴散傳播。同時,葡萄等果樹種植者及葡萄干等干果和堅果生產商也應該提高防范意識,加強日常管理,注意監測葡萄干斑螟的發生。   聲  明:本文摘編自《中國果樹》2022年第9期“葡萄干斑螟Cadra figulilella的生物學特征及綜合治理”(林清彩,朱亮,馬罡,馬春森)。 
 
關鍵詞: 生物,食品安全
(文/云推小編)
打賞
免責聲明
本文為云推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云推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lfxiangjie.com/news/show-13598.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0相關評論
 

??2021 云推網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