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加強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工作的決策部署,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市市場監管局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大力實施農村假冒偽劣食品三年(2020年-2022年)專項整治行動,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凈化農村市場環境,切實保障農村食品消費安全。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長效機制。我市將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工作列入重點工作安排,專門成立以市市場監管局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工作領導小組,市局分管領導多次帶隊下縣區督促指導各縣區局相關工作,及時查漏補缺,排除各類風險隱患,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鞏固工作成效。建立健全長效化工作機制,2020年以來,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印發《河源市市場監管系統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實施方案》《河源市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明確責任分工和工作細則,扎實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二、強化突出重點,加強風險排查。堅持問題導向,結合日常監督檢查、抽檢監測和投訴舉報等情況,強化綜合分析研判,全面梳理問題清單,建立風險隱患排查臺帳,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治措施并組織落實,做好不合格食品的核查處置工作,達到安全隱患“閉環管理”目的,進一步提升農村食品安全治理效能。
三、強化專項結合,規范市場環境。結合今年開展的食品安全“守查保”專項行動,督促食品經營者加強生產經營過程控制,做好食品溯源體系建設,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逐步提升農村食品經營管理水平。結合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機制,對我市農村地區的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全面梳理,實行分級分類管理,責任包保,助推我市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工作成效落到實處。同時,持續開展農村地區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資格清理整頓,嚴抓市場準入管理,健全監管檔案,嚴厲打擊無證生產經營等各類食品違法犯罪行為。
四、強化宣傳引導,構建共治格局。結合農村食品消費特點,采用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引導生產經營者守法經營,提升群眾百姓的自我防范意識、消費維權意識和識假辨假能力。充分發揮農村地區群眾性隊伍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協同共治。
據了解,2020年至2022年,我市共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及各類主體29610戶次;食品抽樣檢測4164批次,合格率98.2%;全市查處農村地區假冒偽劣食品行政處罰案件614件,移送公安機關案件9件。
(市局食品流通科 劉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