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是我國的傳統美食,深受百姓喜愛,但其加工條件令消費者堪憂。近年來,天水市麥積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食品小作坊綜合治理三年提升(2019-2021)工作基礎上,持續推進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引導“大企業”做“小豆腐”,實現了豆制品產業由“一口鍋、幾口缸”到“自動化生產、帶標識銷售”的轉型升級。
狠抓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素質。經過多方走訪調研,麥積區市場監管局認為從業人員法律知識欠缺和專業知識不足是制約豆制品行業發展的瓶頸。找準了行業短板,麥積區市場監管局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定期對豆制品小作坊業主系統講解《食品安全法》《甘肅省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小攤點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標準,通過培訓,讓從業者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自身存在的不足,催生內生動力,激發改造提升意愿,豆制品小作坊業主年度培訓覆蓋率和考試合格率均達到100%。
改造升級,提升加工環境條件。整治期間,麥積區市場監管局依據《甘肅省豆制品小作坊生產規范》,下沉一線,主動服務,一戶一策,幫助小作坊規劃車間布局、調整生產流程、確定關鍵控制環節、梳理風險清單、完善管理制度、有效控制生產過程風險,通過改造升級,轄區豆制品加工條件明顯改變,產品在小作坊定期送檢和監管部門多次監督抽檢中,均未出現不合格情況。
強化管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麥積區市場監管局督促豆制品小作坊從人員管理入手,落實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和培訓考核制度,明確責任分工,現場講解食品添加劑“五專”管理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使用方法,手把手指導進貨查驗和記錄工作措施,針對豆制品容易腐敗變質的特性,強調做好加工環境衛生清潔的重要性,指導企業對產品進行簡易包裝,規范標簽內容,避免產品在貯運過程受到污染問題,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風險。
重組共建,提升區域產業規模。3年前,麥積區原有豆制品小作坊21戶,整個行業呈“小、散、亂”的狀態,通過整治引導,部分小作坊重組共建,明確分工,改造提升為企業,輻射供應多家銷售商,既優化了生產經營過程,又擴大了產業規模,原先不達標的部分小作坊被關停,目前,麥積區重組新建豆制品生產企業3戶,改造提升小作坊4戶,豆制品產量翻了一番,僅3戶企業日產量達到11噸,占轄區豆腐總產量的70%左右,產品從麥積轄區走向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