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金粟種植專業合作社承擔的國家一年兩熟葡萄栽培標準化示范區通過考核評估,該項目于2020年正式下達,建設期為3年。
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委托,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組織來自果樹栽培、品種選育及標準化等領域5位專家對我市承擔的國家一年兩熟葡萄栽培標準化示范區進行了考核評估。考核組對照項目任務目標,按照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目標考核評價要求,采取聽取匯報、審查資料、考察現場以及專家質詢等形式對項目進行了考核,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符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管理辦法的要求,完成了任務目標要求。
深入分析生產實踐,構建“一年兩熟”葡萄栽培標準體系。深入分析現階段葡萄栽培存在的問題,全面梳理“一年兩熟”葡萄栽培關鍵技術環節,確定標準化對象,構建并實施了涵蓋葡萄投入品管理、栽培管理、采收管理以及檢測等環節的標準體系,創制實施企業標準23項。
將葡萄栽培相關科技成果轉化成技術標準,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將葡萄生產科技成果、栽培管理技術以及品種篩選技術植入到技術標準中,創制并實施《溫室葡萄一年兩熟休眠技術規范》《溫室葡萄一年兩熟破眠技術規范》《葡萄苗期管理規范》《溫室葡萄一年兩熟品種篩選技術規范》等多項企業標準,規范了適合“一年兩熟”葡萄的品種選用、花果管理、破眠休眠、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預防、采收以及采后保鮮處理等生產各環節的操作流程、方法,提高了“一年兩熟”葡萄栽培水平,選育出適宜溫室栽植的“一年兩熟”葡萄優新品種12個,讓科技成果通過標準“動”起來。
強化標準體系整體實施,推動葡萄產業高效節能綠色發展。采用培訓、現場教學、送技術到田間等多種手段強化標準體系全面實施,有針對性的組織技術標準宣貫培訓,采取“明白紙、口袋書、順口溜”等老百姓易于接受、方便記憶等方法,讓標準“活”起來,實現“一年兩熟”葡萄的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提高葡萄產量和質量,單位面積產量增長88%,產品商品化率達到94.8%,農藥使用量降低22%,單位面積用水量降低35%。
創建“合作社+標準化+科研機構”經營推廣模式,助力果農增收致富。合作社通過組織觀摩、參加國際國內各種水果展覽活動、宣貫重點標準等方式,聘請科研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實地講解團隊,進行“一年兩熟”葡萄標準化技術的推廣應用,輻射項目周邊5個村鎮400多戶農民發展葡萄標準化種植3000多畝,帶動1500余農民就業,農民年平均增收1-2萬元,同時將項目標準化理念和發展模式推廣應用到內蒙古、河南等適合該技術的北方地區。
近年來,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堅持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通過典型帶動、示范輻射穩步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建設,現已建成107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對促進我市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持續賦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供稿:標準化處、市檢驗檢測認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