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份挪威對印度尼西亞的冷凍鱈魚出口量出現了顯著增長,雖然數量有限,但也引發了行業人士對印尼新興白魚加工業的猜測。
根據挪威海產局 (NSC) 的數據,去年對印尼出口為零,而11 月份向印度尼西亞出口的冷凍鱈魚增幅最大,增至 900 萬挪威克朗(870,021 歐元/919,061 美元)。盡管 11 月份的出口量仍然相對較小,為 184 噸,但在過去三個月中,挪威向印度尼西亞出口了總計 450 噸的冷凍整條鱈魚。
NSC 海產品分析師 Eivind Hestvik Braekkan 表示,挪威上一次向印度尼西亞出口鱈魚是在 2021 年 10 月,當時的出口量僅為 26 噸。
“印度尼西亞的增長真的很有趣。看看挪威的出口統計數據,我們看到從挪威到印度尼西亞的冷凍鱈魚 (+1,410%) 和冷凍黑線鱈 (+116%) 的出口都有增長,”Finn-Arne Nordea Markets 首席海鮮分析師 Egeness 說。
“有理由認為,增長是由于印度尼西亞向歐洲和美國的加工再出口。”由于中國的防疫政策以及東歐缺乏生產能力,印度尼西亞和越南都是挪威冷凍底層魚的增長市場,Egeness 說。
“總之,對印度尼西亞的出口增長可以解釋為現有加工市場(東歐和中國)缺乏生產能力。”他說。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里,一直在討論中國是否應該繼續作為冷凍挪威底層魚的增值市場。“中國將永遠在那里,但有理由相信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將在未來加工更多的挪威底層魚,”Egeness 說。
長期以來,圍繞是否依賴中國作為白魚加工中心的爭論一直存在,鑒于新冠給全球供應鏈帶來的挑戰,近年來這種情況變得更加明顯。
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經常被認為是潛在的替代加工中心,丹麥白魚巨頭 Espersen 于 2010 年在越南開設了自己的工廠。最近挪威的數據,至少對印度尼西亞來說,表明這也可能獲得帶動力。此外,挪威食品管理局 (Mattilsynet) 于 10 月與印度尼西亞簽署了一項協議,這將使從挪威向印度尼西亞出口海鮮變得更加容易,這也可能發揮了作用,Egeness 說。
“看看 11 月份的出口情況,該協議可能對兩國間的貿易產生積極影響,”他說。
總體而言,挪威冷凍鱈魚出口在經歷了數月的增長后,在 11 月份有所下降。挪威在 11 月出口了 4,024 噸冷凍鱈魚,價值 2.34 億挪威克朗(2,260 萬歐元/2,390 萬美元),數量下降 50%,價值下降 33%。“看看挪威冷凍鱈魚出口的‘下降’,這是由于與 2021 年相比,2022 年 8 月、9 月和 10 月挪威船只的冷凍鱈魚上岸量同比減少,”Egeness 說。
此外,鱈魚價格的上漲和歐洲消費者生活成本的增加,也為未來的價格發展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然而,我們相信明年鱈魚的配額下降將使價格保持在今天的水平或略高,”他說。10 月,挪威和俄羅斯官員將 2023 年巴倫支海共享水域的鱈魚配額削減了 20%。此舉意味著世界上最重要的白鮭漁業之一的配額將處于 2009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今年的鱈魚配額已經削減了 20% 至 708,480 噸,最新的削減可能會給飆升的白魚價格帶來進一步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