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清粉是我國進口量較大的一類乳制品,僅次于鮮奶和奶粉,占乳制品進口總量近兩成。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2—2022年我國乳清粉進口量由37.6萬噸增至59.9萬噸,年均增速約4.8%。目前,我國乳制品深加工尚未發展成熟,加上國內居民消費習慣及生產成本等因素制約,國內乳清粉產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主要依靠進口。
1
乳清粉主要營養成分是什么? 乳清粉是生產原制奶酪和黃油的副產品(見“農業貿易百問| 疫情期間乳清粉進口緣何逆勢增長?”)。主要成分是乳糖、乳清蛋白、礦物質等。乳清粉可以改善產品的色澤、風味和質地,并提供許多營養價值,在食品、飲料、飼料行業等領域應用廣泛。 乳清粉分為含鹽乳清粉和脫鹽乳清粉。脫鹽是指去除乳清中的一部分礦物質,常見的脫鹽率是40%、50%、70%、90%,分別表示為D40、D50、D70、D90。其中,D40和D50乳清粉通常用于加工巧克力、面包或糕點等食品。D70和D90是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主要原料,主要用于平衡蛋白質、灰分及乳糖的比重,使其更接近母乳,在配方奶粉中比例高達40%—50%。 2
全球乳清粉生產貿易格局如何? 全球乳清粉年產量約570萬噸,產地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德國、波蘭、意大利、美國、法國是世界前五大乳清粉主產國,合計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60%以上。世界貿易總量在300萬噸左右,主要出口國為美國、德國和法國,合計出口量占到四成多。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乳清粉出口國,年出口量約50萬噸,在全球貿易中占六分之一。 我國乳清粉主要依靠進口且市場集中度較高。我國是全球乳清粉最大進口國,占全球進口總量的五分之一。2022年我國進口乳清粉59.9萬噸,其中90%以上來自美國和歐盟,自美進口占比高達51.6%。從品質來看,歐盟乳清粉優于美國乳清粉,單價也更高,約為后者價格的2倍。自歐盟進口的乳清粉主要用于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自美進口的乳清粉則主要用作飼料。 3
我國乳清粉為什么依然需要大量進口? 事實上,我國乳清粉產量低并非受制于生產技術,主要受國內居民消費習慣、供需結構和生產成本等因素影響。 一是受國內消費習慣制約,乳清粉作為原制奶酪的副產品無法實現量產。國內乳制品消費以液態奶為主,占九成左右,奶酪消費很少,這種消費結構導致深加工產品少。據測算,要達到乳清噴粉的合理規模,加工廠日處理原奶需要保持在300—350噸左右,相當于2萬頭高產奶牛的產奶量。 二是我國乳制品供需結構偏緊,原奶產量有限,限制國內奶酪產業發展。世界上奶酪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其國內生鮮奶長期處于供大于求狀態,為避免浪費和便于儲存,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其國內形成了奶酪加工產業。目前我國乳制品自給率維持在63%左右,供小于求的局面正好與國外相反,因此進口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 三是我國原奶價格長期處于高位,導致乳制品深加工成本高、利潤低。受生產成本等因素影響,我國原奶價格一直高于國際水平,價差在1元/公斤左右。而奶酪生產消耗的原奶量較大,生產一公斤硬質奶酪一般需要消耗十公斤原奶,供需矛盾加劇,價差擴大,加工企業利潤空間不大,主動開展深加工的意愿受到一定制約。 雖然我國部分奶企也在嘗試進行乳清粉生產,如飛鶴、圣元在國內外建設乳清粉生產線,但是總體規模依然較小。2019年國家相關部門聯合印發《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嬰幼兒配方乳粉自給水平穩定在60%以上”。基于嬰幼兒配方奶粉對乳清粉的特殊需求,提升我國乳清粉自給水平對于優化乳制品產業結構、增強國產奶粉競爭力、早日實現奶業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數據來源:世界糧農組織、中國海關總署、中國奶業統計摘要
乳清粉主要營養成分是什么? 乳清粉是生產原制奶酪和黃油的副產品(見“農業貿易百問| 疫情期間乳清粉進口緣何逆勢增長?”)。主要成分是乳糖、乳清蛋白、礦物質等。乳清粉可以改善產品的色澤、風味和質地,并提供許多營養價值,在食品、飲料、飼料行業等領域應用廣泛。 乳清粉分為含鹽乳清粉和脫鹽乳清粉。脫鹽是指去除乳清中的一部分礦物質,常見的脫鹽率是40%、50%、70%、90%,分別表示為D40、D50、D70、D90。其中,D40和D50乳清粉通常用于加工巧克力、面包或糕點等食品。D70和D90是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主要原料,主要用于平衡蛋白質、灰分及乳糖的比重,使其更接近母乳,在配方奶粉中比例高達40%—50%。 2
全球乳清粉生產貿易格局如何? 全球乳清粉年產量約570萬噸,產地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德國、波蘭、意大利、美國、法國是世界前五大乳清粉主產國,合計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60%以上。世界貿易總量在300萬噸左右,主要出口國為美國、德國和法國,合計出口量占到四成多。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乳清粉出口國,年出口量約50萬噸,在全球貿易中占六分之一。 我國乳清粉主要依靠進口且市場集中度較高。我國是全球乳清粉最大進口國,占全球進口總量的五分之一。2022年我國進口乳清粉59.9萬噸,其中90%以上來自美國和歐盟,自美進口占比高達51.6%。從品質來看,歐盟乳清粉優于美國乳清粉,單價也更高,約為后者價格的2倍。自歐盟進口的乳清粉主要用于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自美進口的乳清粉則主要用作飼料。 3
我國乳清粉為什么依然需要大量進口? 事實上,我國乳清粉產量低并非受制于生產技術,主要受國內居民消費習慣、供需結構和生產成本等因素影響。 一是受國內消費習慣制約,乳清粉作為原制奶酪的副產品無法實現量產。國內乳制品消費以液態奶為主,占九成左右,奶酪消費很少,這種消費結構導致深加工產品少。據測算,要達到乳清噴粉的合理規模,加工廠日處理原奶需要保持在300—350噸左右,相當于2萬頭高產奶牛的產奶量。 二是我國乳制品供需結構偏緊,原奶產量有限,限制國內奶酪產業發展。世界上奶酪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其國內生鮮奶長期處于供大于求狀態,為避免浪費和便于儲存,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其國內形成了奶酪加工產業。目前我國乳制品自給率維持在63%左右,供小于求的局面正好與國外相反,因此進口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 三是我國原奶價格長期處于高位,導致乳制品深加工成本高、利潤低。受生產成本等因素影響,我國原奶價格一直高于國際水平,價差在1元/公斤左右。而奶酪生產消耗的原奶量較大,生產一公斤硬質奶酪一般需要消耗十公斤原奶,供需矛盾加劇,價差擴大,加工企業利潤空間不大,主動開展深加工的意愿受到一定制約。 雖然我國部分奶企也在嘗試進行乳清粉生產,如飛鶴、圣元在國內外建設乳清粉生產線,但是總體規模依然較小。2019年國家相關部門聯合印發《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嬰幼兒配方乳粉自給水平穩定在60%以上”。基于嬰幼兒配方奶粉對乳清粉的特殊需求,提升我國乳清粉自給水平對于優化乳制品產業結構、增強國產奶粉競爭力、早日實現奶業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數據來源:世界糧農組織、中國海關總署、中國奶業統計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