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 又到端午節,又聞粽子香。
端午節臨近,粽子作為傳統的端午節食品,其質量安全問題備受消費者和監管部門的重視。為了確保廣大消費者能夠購買到安全、合格的粽子產品,國家及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于近期開展了粽子產品專項抽檢工作,以保障端午節日食品安全。
2023年粽子抽檢情況: 由自主研發的食品抽檢信息查詢分析系統統計分析可以看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8日,國家及各省級、直轄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共抽檢粽子產品574批次,合格產品571批次,不合格3批次,合格率為99.48%。3批次不合格粽子產品不合格原因均為違規使用糖精鈉。不合格粽子產品信息詳見表1。 表1 粽子產品抽檢不合格信息 近四年來粽子抽檢情況統計: 根據自主研發的食品抽檢信息查詢分析系統統計,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8日,國家及各省級、直轄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共抽檢粽子產品9305批次,其中合格9265批次,不合格41批次,合格率為99.57%。近四年來粽子抽檢情況見圖1。
圖1 近四年粽子抽檢合格率情況 造成近幾年粽子抽檢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超標,共計34批次,占總不合格量的70.83%;其次是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共計13批次,占總不合格量的27.08%。其中在抽檢的不合格粽子樣品中微生物超標問題包括:產品不符合商業無菌要求、菌落總數超標和大腸菌群超標。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問題包括: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糖精鈉、安賽蜜和山梨酸及其鉀鹽。詳細不合格原因見圖2。(注:同一批次產品可能存在多個項目不合格,因此不合格項目批次統計大于總不合格產品批次)
圖2粽子抽檢不合格原因統計 不合格粽子產品產地分布情況 41批次不合格粽子產品產地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其次為山東省和廣東省,不合格粽子產品產地分布情況見圖3。
圖3 不合格粽子產地情況統計 不合格粽子產品風險因子分析: 商業無菌一般指食品經過適度的熱殺菌以后,不含有致病微生物和常溫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是罐頭食品所必須滿足的微生物要求。《粽子》(SB/T 10377—2004)規定真空包裝類粽子的微生物指標應符合罐頭食品商業無菌的要求。商業無菌不合格原因可能是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殺菌不徹底或產品包裝密封不嚴。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可以反映食品的衛生狀況。粽子中菌落總數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加工過程中環境或生產設備衛生條件不達標;也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糖精鈉是食品工業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規定不得在粽子產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劑糖精鈉,因此造成粽子中檢出糖精鈉的原因,可能是企業為增加產品甜味而違規使用。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菌群,提示有被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的可能。粽子中大腸菌群超標可能由于產品受到了來自原料、包材、人員、設備等方面的污染,或產品儲運條件不當而導致。 安賽蜜又稱乙酰磺胺酸鉀,口味酷似蔗糖,甜度為蔗糖的200倍,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劑。粽子中安賽蜜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業為增加產品甜度,從而違規使用該添加劑;也可能是其使用的復配添加劑中含有該添加劑。 山梨酸及其鉀鹽是一種食品防腐劑,是國際糧農組織和衛生組織推薦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鮮劑,廣泛應用于食品、飲料、煙草、農藥、化妝品等行業。粽子中山梨酸及其鉀鹽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相關企業為了更好地控制微生物指標,違規使用山梨酸及其鉀鹽,從而使得產品中山梨酸指標超標。 提醒消費者: 選購——正規平臺購買:消費者在購買粽子時應盡量選擇正規、信譽度良好的大型商場、超市或網絡購物平臺,并保留好相關購物憑證,對于路邊攤或流動攤販售賣的產品、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的產品應當謹慎購買。購買時,要仔細查驗產品包裝是否完整,標簽是否包括“SC”編號、生產廠家、廠址、聯系方式、生產日期、保質期、貯存條件等信息。對于包裝破損、漏氣或漲袋的及標簽標識不完整的、超過保質期的不要購買。 自制——選擇新鮮食材:家庭自制粽子時,首先一定要選擇新鮮的食材。糯米在使用之前一般要浸泡一段時間,注意不要浸泡時間太長,防止糯米變質。素粽常用果品、谷類等,應無變質、生蟲等現象;肉粽常用火腿、五花肉等,建議在正規場所購買。粽葉盡量選擇新鮮的,在使用前經熱水燙過并洗凈瀝干。包粽子時,雙手及使用工器具、食材等一定要清洗干凈,保證制作過程衛生安全。 食用——特殊人群慎食:粽子雖然是一種常見食物,但并非人人都適合食用,以下人群請慎食。 一是糖尿病患者。粽子一般以糯米為主要原料,而糯米的升糖指數高達98,糖尿病患者要避開高升糖指數食物。 二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粽子里經常放有五花肉、香腸、咸蛋黃等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配料,食用后會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三是老人和兒童。老人和兒童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產生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 預祝大家端午安康!
2023年粽子抽檢情況: 由自主研發的食品抽檢信息查詢分析系統統計分析可以看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8日,國家及各省級、直轄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共抽檢粽子產品574批次,合格產品571批次,不合格3批次,合格率為99.48%。3批次不合格粽子產品不合格原因均為違規使用糖精鈉。不合格粽子產品信息詳見表1。 表1 粽子產品抽檢不合格信息 近四年來粽子抽檢情況統計: 根據自主研發的食品抽檢信息查詢分析系統統計,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8日,國家及各省級、直轄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共抽檢粽子產品9305批次,其中合格9265批次,不合格41批次,合格率為99.57%。近四年來粽子抽檢情況見圖1。
圖1 近四年粽子抽檢合格率情況 造成近幾年粽子抽檢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超標,共計34批次,占總不合格量的70.83%;其次是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共計13批次,占總不合格量的27.08%。其中在抽檢的不合格粽子樣品中微生物超標問題包括:產品不符合商業無菌要求、菌落總數超標和大腸菌群超標。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問題包括: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糖精鈉、安賽蜜和山梨酸及其鉀鹽。詳細不合格原因見圖2。(注:同一批次產品可能存在多個項目不合格,因此不合格項目批次統計大于總不合格產品批次)
圖2粽子抽檢不合格原因統計 不合格粽子產品產地分布情況 41批次不合格粽子產品產地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其次為山東省和廣東省,不合格粽子產品產地分布情況見圖3。
圖3 不合格粽子產地情況統計 不合格粽子產品風險因子分析: 商業無菌一般指食品經過適度的熱殺菌以后,不含有致病微生物和常溫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是罐頭食品所必須滿足的微生物要求。《粽子》(SB/T 10377—2004)規定真空包裝類粽子的微生物指標應符合罐頭食品商業無菌的要求。商業無菌不合格原因可能是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殺菌不徹底或產品包裝密封不嚴。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可以反映食品的衛生狀況。粽子中菌落總數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加工過程中環境或生產設備衛生條件不達標;也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糖精鈉是食品工業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規定不得在粽子產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劑糖精鈉,因此造成粽子中檢出糖精鈉的原因,可能是企業為增加產品甜味而違規使用。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菌群,提示有被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的可能。粽子中大腸菌群超標可能由于產品受到了來自原料、包材、人員、設備等方面的污染,或產品儲運條件不當而導致。 安賽蜜又稱乙酰磺胺酸鉀,口味酷似蔗糖,甜度為蔗糖的200倍,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劑。粽子中安賽蜜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業為增加產品甜度,從而違規使用該添加劑;也可能是其使用的復配添加劑中含有該添加劑。 山梨酸及其鉀鹽是一種食品防腐劑,是國際糧農組織和衛生組織推薦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鮮劑,廣泛應用于食品、飲料、煙草、農藥、化妝品等行業。粽子中山梨酸及其鉀鹽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相關企業為了更好地控制微生物指標,違規使用山梨酸及其鉀鹽,從而使得產品中山梨酸指標超標。 提醒消費者: 選購——正規平臺購買:消費者在購買粽子時應盡量選擇正規、信譽度良好的大型商場、超市或網絡購物平臺,并保留好相關購物憑證,對于路邊攤或流動攤販售賣的產品、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的產品應當謹慎購買。購買時,要仔細查驗產品包裝是否完整,標簽是否包括“SC”編號、生產廠家、廠址、聯系方式、生產日期、保質期、貯存條件等信息。對于包裝破損、漏氣或漲袋的及標簽標識不完整的、超過保質期的不要購買。 自制——選擇新鮮食材:家庭自制粽子時,首先一定要選擇新鮮的食材。糯米在使用之前一般要浸泡一段時間,注意不要浸泡時間太長,防止糯米變質。素粽常用果品、谷類等,應無變質、生蟲等現象;肉粽常用火腿、五花肉等,建議在正規場所購買。粽葉盡量選擇新鮮的,在使用前經熱水燙過并洗凈瀝干。包粽子時,雙手及使用工器具、食材等一定要清洗干凈,保證制作過程衛生安全。 食用——特殊人群慎食:粽子雖然是一種常見食物,但并非人人都適合食用,以下人群請慎食。 一是糖尿病患者。粽子一般以糯米為主要原料,而糯米的升糖指數高達98,糖尿病患者要避開高升糖指數食物。 二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粽子里經常放有五花肉、香腸、咸蛋黃等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配料,食用后會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三是老人和兒童。老人和兒童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產生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 預祝大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