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5347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韓秋香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維護國家飼料糧供給安全的建議收悉。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交通運輸部、國家糧食和儲備局,現答復如下: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持續提升國內糧食自給能力。
一是持續開展主要糧食作物品種聯合攻關。按照中央種業振興行動決策部署,農業農村部2022年印發了《國家育種聯合攻關總體方案》,啟動實施了十大優勢企業自主攻關、十大主要糧食和重要畜禽聯合攻關,加快選育推廣一批高產高效、綠色優質、宜機宜飼、專用特用新品種。玉米育種方面,支持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優勢種業企業開展自主攻關,支持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牽頭開展聯合攻關。大豆育種方面,支持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展自主攻關,支持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牽頭開展聯合攻關。
二是積極開發利用后備耕地資源。按照國務院有關部署,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于2022—2025年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重點對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約110億畝農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開展“全面體檢”,同時謀劃推進重點區域鹽堿地普查。通過土壤普查,分析評價各類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潛力,為增加后備耕地資源夯實基礎。
三是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完善“輔之以利,輔之以義”保障機制,堅持完善種糧支持保護體系,持續提升經營綜合效益,同步實現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近年來,持續實施并完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擴大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規模,對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實施專項補貼,實施并優化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建立健全農業防災減災救災政策支持保障機制,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國國情農情的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
四是深入實施飼料糧減量替代行動。自2018年以來,農業農村部聚焦“提效節糧、開源替代”,在飼料養殖行業推行“降蛋白、提效率、減豆粕、挖資源”的各項措施,大力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充分挖掘新飼料資源,不斷增加優質飼草供應,取得了積極成效。2022年,實現了“一增兩降”,即畜牧業生產全面增長,畜產品和飼料原料進口下降,飼料糧用量特別是豆粕用量下降。與2017年相比,飼料中原糧用量占比下降9.3個百分點,按飼料消耗量測算,相當于節約飼料糧4200萬噸;豆粕用量占比下降3.4個百分點,相當于減少大豆需求1980萬噸。
五是大力實施糧改飼。2015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43.8億元,重點支持農牧交錯帶和黃淮海地區實施糧改飼,對收儲使用全株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的主體予以補貼。其中,2022年安排資金23.7億元,完成糧改飼面積2312萬畝,補貼收儲優質飼草6565萬噸,帶動全國收儲使用全株青貯玉米約1.4億噸。
六是持續改善糧食生產基礎設施條件。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加大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和投入力度,加強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為提升國內糧食生產能力夯實基礎。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推進主要糧食品種聯合攻關,抓好土壤普查和后備耕地開發,持續完善農民種糧利益保障機制,深入推進豆粕為主的飼料糧減量替代行動,繼續實施糧改飼政策,強化科技創新研發,持續改善糧食生產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提升國內糧源自給能力、全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農業農村部
2023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