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過期食品
用國產食材冒充進口的
經營無規范中文標簽食品……
4月初,南海區市場監管部門根據日常檢查結果進行摸排,發現部分日式料理店存在以上問題。
為進一步加強餐飲服務單位監督管理,督促餐飲服務單位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防嚴控風險隱患,確保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南海區市場監管部門于5-7月開展冷食類食品制售專項整治行動。
行動中,南海區市場監管部門主要是對冷食店的食品經營資質、人員健康信息、食品安全、設備設施使用、進貨查驗制度落實等情況進行檢查。
檢查結果 現場檢查發現,日料店運行良好,能基本按操作規范進行經營,但是也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 廚房沒有保持地面干爽 ● 食材未合理分區存放 ● 擅自改變后廚布局 ● 原料超過保質期、無中文標簽 ● 經營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預包裝食品 針對以上問題情況,執法人員要求餐飲單位限期整改到位,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行為立即立案查處。行動期間共立案查辦案件15宗,辦結10宗,罰沒20.16萬元。 下一步,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還將繼續通過隨機抽查、專項檢查等方式,加大對日料店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力度,加大督促餐飲單位更好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對原料來源、儲存環境、加工工藝以及相關食品安全制度落實情況等進行全面檢查,一旦發現存在違反食品安全法規或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將依法進行嚴厲查處! 典型案例 近日,南海區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在檢查一家日式料理店時,不僅發現該店的飲料冷藏柜有一批飲料沒有規范中文標簽或者是已經超過保質期了,還發現該店的后廚里,多瓶調味料沒有規范中文標簽和超過保質期。于是,執法人員現場要求查看進貨來源證明文件,但是店家現場無法提供,執法人員當即對上述食品實施了扣押的行政強制措施,并且進行立案調查。 調查期間,該店僅提供了個別食品的購貨憑證,無法提供其它涉案食品的進、銷臺賬記錄、供貨商許可資質證明及產品檢驗合格證明、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等合格證明文件,未有效履行進貨查驗義務。 調查結果顯示,該店構成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經營標簽不符合規定的食品及未履行食品進貨查驗義務違法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五項、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一百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該店處以以下行政處罰: 1.警告; 2.沒收涉案無中文標識和超過保質期的食品13瓶; 3.沒收違法所得324元; 4.罰款55000元。 消費提示 商家應堅持誠信經營,守住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主動接受市場監管部門和消費者的監督。消費者用餐時遇到食品安全或其他侵權問題,要及時收集好證據依法維權,并撥打12345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 來源:執法二大隊
檢查結果 現場檢查發現,日料店運行良好,能基本按操作規范進行經營,但是也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 廚房沒有保持地面干爽 ● 食材未合理分區存放 ● 擅自改變后廚布局 ● 原料超過保質期、無中文標簽 ● 經營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預包裝食品 針對以上問題情況,執法人員要求餐飲單位限期整改到位,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行為立即立案查處。行動期間共立案查辦案件15宗,辦結10宗,罰沒20.16萬元。 下一步,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還將繼續通過隨機抽查、專項檢查等方式,加大對日料店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力度,加大督促餐飲單位更好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對原料來源、儲存環境、加工工藝以及相關食品安全制度落實情況等進行全面檢查,一旦發現存在違反食品安全法規或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將依法進行嚴厲查處! 典型案例 近日,南海區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在檢查一家日式料理店時,不僅發現該店的飲料冷藏柜有一批飲料沒有規范中文標簽或者是已經超過保質期了,還發現該店的后廚里,多瓶調味料沒有規范中文標簽和超過保質期。于是,執法人員現場要求查看進貨來源證明文件,但是店家現場無法提供,執法人員當即對上述食品實施了扣押的行政強制措施,并且進行立案調查。 調查期間,該店僅提供了個別食品的購貨憑證,無法提供其它涉案食品的進、銷臺賬記錄、供貨商許可資質證明及產品檢驗合格證明、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等合格證明文件,未有效履行進貨查驗義務。 調查結果顯示,該店構成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經營標簽不符合規定的食品及未履行食品進貨查驗義務違法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五項、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一百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該店處以以下行政處罰: 1.警告; 2.沒收涉案無中文標識和超過保質期的食品13瓶; 3.沒收違法所得324元; 4.罰款55000元。 消費提示 商家應堅持誠信經營,守住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主動接受市場監管部門和消費者的監督。消費者用餐時遇到食品安全或其他侵權問題,要及時收集好證據依法維權,并撥打12345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 來源:執法二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