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政協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3089號(農業水利類270號)提案的答復摘要
張光奇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懇請國家支持貴州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的提案,經商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大對貴州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
近年來,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在龍頭企業培育、高標準農田建設、產業科技支撐等方面給予貴州大力支持,為貴州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一)農業產業發展支持。我部會同財政部開展農業產業融合項目建設,累計支持貴州省建設51個以茶葉、肉牛等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產業強鎮,朝天椒、食用菌等6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印發《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貴州省建設山地肉牛全產業鏈重點鏈1條,修文縣、余慶縣典型縣2個。立足優勢主導產業,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隊伍。截至目前,貴州省認定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605家,包括國家級50家、省級1126家,有力帶動當地產業提檔升級。
(二)高標準農田建設。以穩定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為首要目標,積極支持貴州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2019—2022年,累計支持貴州省建成高標準農田約928萬畝。2023年,我部充分考慮貴州省建設需求、糧食產量和工作績效等因素,安排貴州省新建高標準農田任務110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任務67萬畝,高于全國非糧食主產省年度平均任務量。
(三)產業科技支撐。2007年起,我部與財政部聯合啟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以下簡稱“體系”)建設。目前,體系支持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貴州大學、貴陽小河區金海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19家優勢科研單位參與科技攻關,共聘用3位崗位科學家和32位綜合試驗站站長,涉及柑橘、油菜、茶葉、馬鈴薯、肉牛牦牛、大宗淡水魚等29個產業。每年中央財政投入經費近1600萬元,支持專家在遺傳育種、栽培養殖、病蟲草害防控、產后加工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發和集成示范,有力支撐了貴州省現代農業發展。
二、關于加大對貴州特色種質資源收集保護與創新利用的支持力度
種質資源是新品種創制的基礎。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貴州特色農作物與畜禽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等工作,成效顯著。
(一)種質資源普查收集。2021年,我部啟動新一輪農業種質資源普查。貴州省在本次普查中,共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4500余份;畜禽方面,分別開展面上普查和生產性能測定工作,基本摸清了貴州省畜禽遺傳資源現狀。
(二)資源有效保護。“十四五”以來,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通過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投資1500萬元支持貴州省依托貴州大學建設國家云貴高原特色作物種質資源圃(貴陽),并于2022年8月通過認定;投資3000萬元支持貴州省建設長順綠殼蛋雞、從江香豬和江口蘿卜豬保種場。
(三)科技支撐平臺建設。我部支持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建設喀斯特山區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新部省共建實驗室、國家土壤質量貴陽觀測實驗站和國家農業科學遵義觀測實驗站;支持貴州大學建設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和農業農村部農藥評價重點實驗室,為貴州省開展特色地方農作物種質資源研究等提供了平臺支撐。
三、關于加大對貴州完善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的支持力度
我部會同有關部門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和基地建設等多種方式,支持貴州農產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發。
(一)強化政策引導。2021年,我部印發《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引導農產品加工重心下沉縣城、中心鎮和物流節點,實現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促進聯農帶農和共同富裕。
(二)完善技術支撐體系。2015年以來,我部已建設41個農產品加工技術科研試驗基地,制定180項農產品加工行業標準。在糧油綜合加工、果蔬保鮮、果蔬發酵、畜禽生鮮加工、傳統肉制品加工、水產品綜合加工等領域,以及節能減排、節本降耗、加工產品質量控制等方面,初步構建起我國農產品加工技術支撐體系。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和工作指導,積極支持貴州省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不斷提升耕地地力水平。積極支持貴州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圍繞貴州省特色農作物和特色畜禽種質資源建設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圍繞貴州特色農產品開展關鍵加工技術研發,為貴州省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平臺支撐。
感謝您對我部三農工作的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3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