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泰國媒體近日消息,泰國專家表示,國際機構預測厄爾尼諾現象將惡化,且持續時間較長,一些國家開始禁止大米出口,特別是將大米視為國家糧食安全的印度頒布了出口禁令,并禁止出口5%的白米和除了小米之外的其他大米。
目前占世界大米出口份額第一的印度實施出口禁令,導致世界市場大米價格上漲5%,白米價格每噸上漲50美元,而大米期貨價格也隨著世界市場大米供應量下降而上漲。
至于大米價格上漲將對泰國農民的收入產生積極的影響,特別是今年沒有受到干旱影響,農民的稻米產量達到了3000萬噸(水稻產量2400萬-2500萬噸,旱稻產量400萬-500萬噸),大米出口約800萬噸。
2024年泰國的稻谷和經濟作物將面臨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嚴重干旱問題的挑戰,因為水庫的需水量減少導致產量下降,依賴降雨的水稻可能面臨降雨量不足的風險,而灌溉區種植的稻谷也將面臨缺水問題,因此2024年稻谷的產量將低于2023年。加上國內大米消費量下降,部分原因是赴泰外國游客達不到目標,因此國內大米需求增長達不到應有的水平。
在此情況下,干旱導致糧食產量下降,大米價格因而上漲,對國內產生的影響是白米價格可能會在短期內上漲,這將從明年看到大米上漲,糯米的價格方面,如果天氣炎熱產量將下降,因此價格從今年年底開始走高,就像4-5年前糯米的價格一度很高。
至于其他受干旱影響的作物主要是大量耗水的作物,比如榴蓮,由于大面積種植開始出現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導致榴蓮樹僵化、死亡,羅勇府榴蓮樹死亡證明了種植需水量大的作物面臨很大的風險,就如同木薯就遭受疾病至今得不到解決。
干旱導致糧食作物短缺,將使得飼料價格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基礎上而變得更貴。
泰國不會出現嚴重的糧食短缺問題,但會出現農作物和牲畜價格上漲的問題,且可能是一個長期性的問題。對于作為糧食大國的泰國來說是一個機會,以往在農業方面的預算超過12000億銖,但在農作物品種研究方面預算極少,因此應致力于培育更強壯、抗旱、抗病害的品種,且泰國將從中受益。但短期內供應量下降情況下除了大米價格上漲外,還看不到太多的機會,不過其他的利益并不大,因為泰方還沒有做好抓住機會的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