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進口蝦市場正經歷一個歷史上陣痛期,批發價格長期處于低位,沒有明顯上漲的信號,而零售價格仍然很高,商家也一直沒有降價促銷的計劃。
根據美國國家漁業協會(NFI)項目經理Richard Barry的說法,美國零售商的利潤率達到驚人的40%,平均售價為$9.03/lb,而國外養殖戶的塘頭價格只有$4/lb。結果便是,美國消費需求下滑,蝦類被擠出消費者購物籃,取而代之的是更廉價的蛋白,如雞胸肉(平均$4.19/lb)、豬排($4.56/lb)和碎牛肉($5.02/lb)。
通常,當一款商品利潤空間擴大,就會出現更多的零售折扣活動,但今年這種情況沒有發生。美國進口商Seafood Exchange CEO Travis Larki稱:“如果你不在那個市場工作,可能有點難以理解,但這就是超市的文化。有的時候,海鮮板塊管理人員必須應對上級人員的壓力。某些超市經常面臨的壓力是要確保一定的利潤。”
“如果是這樣的話,品類經理就會發現自己面臨著以犧牲銷量為代價來保持利潤。隨著壓力的不斷增加,即使是那些傳統上優先考慮高銷量的零售連鎖店,也在改變他們的心態。所以,現在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非常令人沮喪,市場走勢不佳,我已經與多家連鎖超市交談過,他們的銷售額比去年大幅下降。這產生了連鎖反應,美國高頻率的促銷活動有效地訓練了消費者購買節奏,他們會一直等待折扣到來時才會去采購。”Larki說。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美國蝦類進口量同比減少18%,進口額同比減少29%。Barry的解釋是,去年消費者得到過疫情補助金,而今年沒有了。“在這種環境下,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似乎就是降價促銷。在過去的11年,蝦類零售價格從未低于 $7.70/lb,即便我們的批發商能靈活調整,零售商似乎也知道,他們可以繼續高價銷售。在某種層面上,蝦類成為了彌補其他蛋白銷量的犧牲品。有些零售商可能高價購買了很多庫存,他們必須要保持價格差,從兩年半疫情造成的利潤虧空中盡快恢復過來。蝦產品雖然是一個獨立市場,但零售商必須管理產品組合,從蝦產品中賺取利潤來彌補其他產品的不足。”
蝦類生產商該怎么辦?厄瓜多爾出口商Omarsa總裁Sandro Coglitore認為:“我們必須學會控制成本,但可能會在某些問題上產生沖突。你可以提高產量,但如果全球消費或需求沒有擴張,通過生產更多蝦來降低成本將會適得其反。所以這是一個棘手的情況,但從長遠來看,養殖戶必須學會降低成本;否則,就會出現滯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