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4284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張繼新等11名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內蒙古自治區肉牛產業與高質量可持續農業、種業發展的建議收悉。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制定長期戰略性肉牛育種與發展規劃并給予持續支持
我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推進肉牛種業發展。2011年,發布實施《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2011—2025年)》,已初步構建了肉牛遺傳改良體系基本框架,肉牛生產性能明顯提高。2021年,按照種業振興行動部署,啟動新一輪肉牛遺傳改良計劃,制定出臺了《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提出堅持自主創新,以提高肉牛生產效率和牛肉品質為目標,立足我國主導品種群體優勢和地方品種資源特色優勢,加強選育和高效利用,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現代肉牛種業創新體系,加快提升肉牛種業發展質量和效益。2022年,我部印發《國家育種聯合攻關總體方案》,支持開展肉牛育種聯合攻關,內蒙古奧科斯牧業有限公司、內蒙古科爾沁肉牛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烏拉蓋管理區博昊良種肉牛繁育專業合作社等單位參與,加快優良新品種選育推廣。
二、關于制定不同區域化肉牛育種與養殖方略 我部高度重視地方肉牛育種及養殖業發展。第一輪和第二輪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都明確提出,鼓勵肉牛業優勢產區制定實施本地區肉牛遺傳改良計劃。同時,支持內蒙古等12個省(自治區)開展基礎母牛擴群提質,采用“先增后補、見犢補母”方式,對飼養基礎母牛、選用優秀種公牛凍精配種并擴大養殖規模的養殖場(戶)給予適當補助。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印發《“十四五”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發展規劃》,明確要優化農牧業區域和布局,調整畜牧業結構,增加肉牛養殖數量。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印發《“十四五”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規劃》,針對自治區內復雜多樣的生態類型,明確肉牛養殖及飼草飼料區域布局和發展重點,著力構建現代肉牛養殖體系。
三、關于建設智能化與機械化育種設施,推動自主培育高產優質肉牛新品種 在推進畜禽種業創新過程中,我部積極支持提升育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提出,要夯實品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和遺傳評估等育種基礎,加快現代育種技術研發與應用,建立高效智能化數據采集系統,育種信息采集覆蓋全產業鏈。2021年以來,通過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項目開展品種測評、育種創新、良種繁育等能力建設。目前我國自主培育的肉牛品種華西牛已通過國家審定。 四、關于研制中國肉牛繁育與養殖標準與管理標準 近年來,我部積極推進畜禽標準化養殖。2021年印發《推進肉牛肉羊生產發展五年行動方案》,提出發展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建立健全肉牛肉羊標準化生產體系,推動相關標準制修訂。《“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提出,推行全面標準化生產方式,制定實施不同畜禽品種、不同地區、不同規模、不同模式的標準化飼養管理規程,建立健全標準化生產體系,深入開展標準化示范場創建;制定主要畜禽品種規模化養殖設施裝備配套技術規范,推進養殖工藝與設施裝備的集成配套。2023年繼續組織實施肉牛等標準化示范場建設。目前,我國已制定肉牛繁育、養殖及管理相關標準65項,其中國家標準33項、行業標準32項,涉及品種、資源保護、遺傳材料、繁育技術、生產性能測定、營養需要、飼養及養殖環境管理等。 五、關于發展高質量可持續農業種業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種業振興工作。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單位認真貫徹落實種業振興行動部署,全面推進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一是扎實開展育種創新攻關。種業基礎性前沿性研究不斷加強,新一輪國家育種聯合攻關深入實施。同時以優勢企業為主體、科研為支撐、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商業化育種加快發展,共同構成了“雙輪驅動”的中國特色新型育種創新體系。二是持續推進品種展示評價。我部組織各地積極構建新品種展示評價體系,目前已認定國家品種展示評價基地120個,帶動各地設立品種展示示范點1300多個。今年首次發布《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重點推介了10種農作物、241個優良品種,引導品種更新換代。對有嚴重缺陷、失去生產利用價值的品種加大撤銷力度,2021年以來先后撤銷國家級審定品種328個、登記品種1379個,實現品種“有進有出、動態管理”。三是支持國家級種業基地建設。以海南、甘肅、四川、黑龍江四大國家級基地為核心、216個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為骨干的農作物種業基地“國家隊”初步建立,實現了糧棉油糖、果菜茶藥等基本全覆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立足資源稟賦,也布局建設了一批地方優勢特色種業基地,較好滿足了多元化農業生產用種需求。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種業振興行動部署,深入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市場凈化等五大行動,同時注重加強對地方優良肉牛品種的持續選育和開發利用,組織實施《“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加快完善肉牛標準化生產體系,不斷提升肉牛養殖集約化水平,促進我國肉牛業高質量發展。 感謝你們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3年8月8日
二、關于制定不同區域化肉牛育種與養殖方略 我部高度重視地方肉牛育種及養殖業發展。第一輪和第二輪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都明確提出,鼓勵肉牛業優勢產區制定實施本地區肉牛遺傳改良計劃。同時,支持內蒙古等12個省(自治區)開展基礎母牛擴群提質,采用“先增后補、見犢補母”方式,對飼養基礎母牛、選用優秀種公牛凍精配種并擴大養殖規模的養殖場(戶)給予適當補助。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印發《“十四五”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發展規劃》,明確要優化農牧業區域和布局,調整畜牧業結構,增加肉牛養殖數量。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印發《“十四五”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規劃》,針對自治區內復雜多樣的生態類型,明確肉牛養殖及飼草飼料區域布局和發展重點,著力構建現代肉牛養殖體系。
三、關于建設智能化與機械化育種設施,推動自主培育高產優質肉牛新品種 在推進畜禽種業創新過程中,我部積極支持提升育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提出,要夯實品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和遺傳評估等育種基礎,加快現代育種技術研發與應用,建立高效智能化數據采集系統,育種信息采集覆蓋全產業鏈。2021年以來,通過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項目開展品種測評、育種創新、良種繁育等能力建設。目前我國自主培育的肉牛品種華西牛已通過國家審定。 四、關于研制中國肉牛繁育與養殖標準與管理標準 近年來,我部積極推進畜禽標準化養殖。2021年印發《推進肉牛肉羊生產發展五年行動方案》,提出發展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建立健全肉牛肉羊標準化生產體系,推動相關標準制修訂。《“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提出,推行全面標準化生產方式,制定實施不同畜禽品種、不同地區、不同規模、不同模式的標準化飼養管理規程,建立健全標準化生產體系,深入開展標準化示范場創建;制定主要畜禽品種規模化養殖設施裝備配套技術規范,推進養殖工藝與設施裝備的集成配套。2023年繼續組織實施肉牛等標準化示范場建設。目前,我國已制定肉牛繁育、養殖及管理相關標準65項,其中國家標準33項、行業標準32項,涉及品種、資源保護、遺傳材料、繁育技術、生產性能測定、營養需要、飼養及養殖環境管理等。 五、關于發展高質量可持續農業種業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種業振興工作。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單位認真貫徹落實種業振興行動部署,全面推進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一是扎實開展育種創新攻關。種業基礎性前沿性研究不斷加強,新一輪國家育種聯合攻關深入實施。同時以優勢企業為主體、科研為支撐、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商業化育種加快發展,共同構成了“雙輪驅動”的中國特色新型育種創新體系。二是持續推進品種展示評價。我部組織各地積極構建新品種展示評價體系,目前已認定國家品種展示評價基地120個,帶動各地設立品種展示示范點1300多個。今年首次發布《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重點推介了10種農作物、241個優良品種,引導品種更新換代。對有嚴重缺陷、失去生產利用價值的品種加大撤銷力度,2021年以來先后撤銷國家級審定品種328個、登記品種1379個,實現品種“有進有出、動態管理”。三是支持國家級種業基地建設。以海南、甘肅、四川、黑龍江四大國家級基地為核心、216個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為骨干的農作物種業基地“國家隊”初步建立,實現了糧棉油糖、果菜茶藥等基本全覆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立足資源稟賦,也布局建設了一批地方優勢特色種業基地,較好滿足了多元化農業生產用種需求。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種業振興行動部署,深入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市場凈化等五大行動,同時注重加強對地方優良肉牛品種的持續選育和開發利用,組織實施《“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加快完善肉牛標準化生產體系,不斷提升肉牛養殖集約化水平,促進我國肉牛業高質量發展。 感謝你們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3年8月8日